“您、您好,我是大鵬管理局肖思琪……”四年前,她是那個打個電話都要打草稿,甚至有時提前對著鏡子反復練習的“95后”女孩。四年后,她成為廣東生態環境系統的青年標桿,近日更榮獲省委、省政府表彰的“綠美廣東生態建設先進個人”稱號。
四年來,深圳市生態環境局大鵬管理局辦公室副主任肖思琪奮發進取、拔節成長,以年輕人的激情活力和專業嚴謹的工作態度,推動轄區生態保護工作取得積極成效,用實干與擔當書寫了新時代環保人的青春華章。
碳小鵬“出圈”
年輕人有“好點子”
從地表水治理專業轉戰碳普惠工作領域,對肖思琪來說是個全新的挑戰。“如何讓更多人參與其中,又能展現新區特色?”她常常思考這個問題,“既要讓大家記住這里的美麗風景,更要傳遞低碳理念。”
這個問題的答案在一次午休閑聊中初現端倪。當時,一位同事正在向大家展示他手機相冊里的盲盒收藏,肖思琪敏銳地意識到:“環保周邊如果能像潮玩一樣吸引年輕人就好了。”
好在大鵬管理局年輕人不少,肖思琪就召集大家一起進行“頭腦風暴”,多輪討論之后,他們決定將現在熱門的“IP”“谷子”等概念引入工作中——于是,一個名為“碳小鵬”的IP形象應運而生。“我們將動漫風格與環保元素相結合,設計了可以變身的形象,平時是可愛的水珠造型,完成低碳任務后可變身為環保小衛士。”肖思琪介紹道。
“趁熱打鐵,我們在微信表情商店上線了‘碳小鵬’低碳表情包,下載量很快就超過了1200人次。”肖思琪笑著說。“這個‘碳小鵬’太戳我萌點了!又Q又有點‘中二’,用它的表情包聊天感覺自己都在做環保!”一位大學生用戶這樣評價道。
肖思琪團隊還將“碳小鵬”IP形象融入“碳惠鵬游”碳普惠小程序,通過這個積極向上、富有活力的形象引導用戶完成文旅活動中“吃、住、行、游、購、娛”六大低碳場景任務。截至目前,小程序已發放超過4700積分,用于兌換“碳小鵬”周邊產品。
“年輕人的優勢就是敢想敢干點子多!”肖思琪最近正在帶領團隊策劃“我為‘十五運’減克碳”系列活動,翻看她的工作方案,各種有趣的活動將低碳理念巧妙地融入文旅場景。“環保工作需要傳承,更需要創新。我們要用大家喜聞樂見的互動方式,讓低碳生活變得有趣又有意義。”
生物導航系統
智慧守護生態“家底”
過去三年,隨著大鵬新區生物多樣性調查的深入開展,肖思琪和團隊逐步摸清了該區重點區域的生態圖譜。當他們在生態海堤重建工程周邊發現紅樹植物欖李的野生種群和黑枕燕鷗繁殖地時,這份驚喜很快就被沉重的保護壓力所取代。
“當時我們面臨的是一個兩難困境。”肖思琪回憶道,“一邊是迫在眉睫的工程建設進度,一邊是極其脆弱的珍稀物種棲息地。”這是深圳首次確認調查到的欖李野生種群,數量在60株以上,受海岸堤壩影響大部分生境較干、植株不高;而黑枕燕鷗對繁殖環境較為敏感,在繁殖期,不當的人為干擾可能導致它們棄巢,導致繁殖失敗。更為棘手的是,這些發現恰好在工程的核心施工區域。
為了找到平衡點,肖思琪和團隊開展數十次現場踏勘,推動各部門聯合研究海堤涉紅樹植物保護方案,協調施工單位合理規劃施工區域和時間。“最難的是要讓各方理解,方案調整和施工延期換來的是不可復制的生態價值。”今年,又成功迎來了欖李開花、燕鷗育雛,再次記錄下這珍貴的生態瞬間。
隨著生物多樣性調查工作的深入,新的挑戰也接踵而至。“由于調查數據量過于龐大,與工程項目的選址進行查閱比對會耗費大量時間且容易造成遺漏。”肖思琪敏銳地意識到傳統工作方式的局限。這一次,她選擇用科技創新破解難題——建立大鵬新區生物多樣性數據庫,整合了調查路線、物種分布、電子標本等兩萬多條數據,開發了高效的檢索與空間分析功能,實現重點物種類群的可視、可查、可比對。這個“生態導航系統”不僅大幅提升了工作效率,更成為動態評估生物多樣性、優化工程項目選址的重要工具。
“翼”往無前
創新監管守護海洋生態
“今年3月,西涌沙灘附近出現了‘藍眼淚’現象,我們立即啟動無人機對周邊海域開展采樣監測。”肖思琪回憶道,“這種快速響應能力,讓我們能夠在第一時間掌握水質情況,及時回應公眾關切。”
“生態環境保護需要與時俱進的工作方法。”這是肖思琪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面對大鵬新區海域面積廣、入海排口多、海岸線曲折漫長的特點,她和團隊通過系統性創新,將低空經濟與生態環境監管深度融合,構建了一套高效、精準的巡查與應急響應體系,實現了從常規監測到智慧化管理的跨越。通過在新區海岸線布設5套自動機場、預設10條巡查航線,新區實現了半徑8公里近岸海域、125公里海岸線的全覆蓋巡查,巡查頻次可達到每日一次。
“以前完成整個海岸線巡查需要3天時間,現在通過無人機遠程調度,5小時內就能完成。”肖思琪介紹道。這一創新不僅提高了工作效率,更解決了巡查人員不足、地形時段限制等痛點問題。截至目前,該系統已累計飛行880天,執行巡查任務7700次,發現的240余次異常情況全部得到及時處置。
數據顯示,近三年新區海水水質始終保持一類,海洋垃圾實現“動態清零”,入海河流、入海排污口100%達標,這也成為新區美麗海灣建設中運用科技賦能的典型案例之一。
創美麗海灣
青春書寫生態答卷
“剛入職時,我恰好遇到大鵬灣申報第一批國家級美麗海灣。”肖思琪回憶道。面對繁雜資料,她忙而不亂,為每個文件夾都貼好索引,每個指標都羅列好佐證清單,每個數據都添加腳注說明。無懈可擊的準備工作,讓她在進行現場答辯時能夠對答如流。
通過這次資料整理工作,肖思琪快速且系統地了解了新區海洋生態狀況及各部門職責分工,也是從那個時候起,她養成了關注各個部門文件中與生態環境工作相關內容,以及在寫材料時對數據來源嚴格要求的習慣。
“去年大亞灣申報時,我的思路清晰了很多,效率也提高了不少。”肖思琪說。通過建立系統的工作方法,她能夠快速檢索關鍵詞,從各部門文件中獲取有效數據。最終,大亞灣深圳段成功入選第三批國家美麗海灣優秀案例,實現了新區全域美麗海灣建設目標。
強烈的責任心和出色的執行力為肖思琪贏得了領導和同事們的廣泛認可。自然生態科科長鄭曉曼這樣評價她:“思琪工作求真務實、踏實進取,專業能力過硬,工作交給她,讓人很放心!”
肖思琪的手機相冊里珍藏著一張特別的照片,那是她第一次代表大鵬管理局站在“美麗海灣數字化治理賦能”全國研討會演講臺上分享工作經驗的場景。“剛入職時,我連工作電話都要寫好草稿才敢打。”她回憶道,“一次次工作歷練讓我成長,當站上講臺的那一刻,我深深體會到作為一名環保工作者的責任與自豪。”
站在西涌沙灘上,肖思琪眺望著大亞灣蔚藍的海面。“我有一個‘小目標’,還有一個‘大夢想’。‘小目標’是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保護好新區的碧海藍天。”肖思琪說:“‘大夢想’是希望有機會把新區的生態環境保護經驗傳播出去,讓更多地方跟大鵬一樣又綠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