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讓社員們擁有“立足鄉土,心懷天下”的文學追求,除開展特色閱讀活動外,“雉水西園”文學社還鼓勵大家外出采風,在山水跋涉間領悟“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真諦,讓青春足跡化作靈感的注腳。
西藏,一座仁立在世界屋脊上的古城,一片神圣又奇妙的土地,一個令我魂牽夢縈的遠方。
城市。街道上車來車往,人們行色匆匆,像被上緊發條的機械玩偶,平和與寧靜仿佛被遺忘。我埋首于題海中,看著蒼白的文字、繁雜的數字、凌亂的字母一起張牙舞爪地撲來,內心很是煩躁。
于是,我來到西藏。在只剩下綠的草地上,在純凈得沒有一絲雜質的天空下,渺滄海之一粟,寄蜉蝣于天地。內心的浮躁一瞬間便被這浩渺所淹沒。那一刻,我深切地認識到自我的渺小。油然而生的謙卑讓我的心靈猛地一顫。
西藏,最難忘的,是納木錯。它像條綠絲帶,飄浮在山巒之中,純凈安然。人生就應像這湖水,雖泛起漣漪,卻總會歸于平靜。湖旁的瑪尼堆,像小山丘一般高。藏民祈福,繞湖一圈,放下一粒石子,再繞湖一圈,又放下一粒石子。如此循環往復,才形成了瑪尼堆。這堆疊的石子,是多少雙堆疊的腳印,是多少份虔誠的祈福。藏民心中的苦難或歡樂都煙消云散,只留下像湖水一樣透亮的平靜。我深呼吸一口,靈魂像被洗滌一遍,空靈,寧靜,無欲無求。
當讀經聲和鐘聲響起時,我抵達了布達拉宮,那個仁守千年的殿堂。夜幕降臨,寂靜冷清,皎潔的月光之下,龍王潭中倒映著的布達拉宮是那樣質樸。倒影仿佛觸手可及,可伸出手去,留下的只有空蕩與冰涼。月光之下的布達拉宮,似女子般溫婉美麗,又如男子堅定挺立。它深知自己的責任,守護著這片大地走過一年又一年。它是那樣偉大,如一只孤舟,歷經歲月的洗禮,遺世獨立;又似一卷經書,記載這颯颯高原的千年興衰,于塵世中保留一份寧靜,于寧靜中傳承一脈文化。這脈文化也正因此而顯得余味悠長。以平靜淡泊的心態識世間萬物,即使面對困難依然冷靜自持,這樣,便會到達生命中的詩和遠方。我暗暗道:沉淀下來吧,去追尋人生的深度和廣度!
藏韻悠悠,布達拉宮似在紅塵中眺望遠方,暗暗承諾:仁守這天堂直到永遠
西藏的人文與風情,是一種清新脫俗的美,空明澄靜,沒有喧囂,沒有煩惱,有的只是心靈無盡的安寧。回到自己的初心,感悟旅途的沉浮和人生的悲喜,那一剎那,塵事已然消逝。只有如水般清澈的心靈,在陽光照耀下波光鄰粼。
只愿今后,心懷平靜淡然,看春風不喜,看夏蟬不驚,看秋風不悲,看冬雪不嘆。
西藏,我曾抵達的遠方,亦是我未曾抵達的遠方。
點評
這篇文章超越了尋常的游記,以西藏之旅為載體,完成了一次深刻的心靈叩問與精神抵達。景物不僅是背景,更是精神的象征。全文以清澈的文字、深沉的感悟,描繪了一幅滌蕩心靈的西藏圖景,更傳遞了在浮躁塵世中保有內心平靜、追尋生命深度的可貴信念。
(指導教師:孫亞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