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鋼鐵鑄魂保爾育人”為主題的名著閱讀交流會上,社員們思如泉涌,于字里行間,采擷智慧星光。
活動感悟
閱讀是一場與自我的對話。《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書遠不止一部革命贊歌,其打動我的,是縫隙中滲出的人性微光。保爾的一生猶如雙面鏡:一面映照著意志的輝煌—在絕境中創造有意義的不滅精神,另一面則折射出理想的陰影——絕對化可能帶來的異化與犧牲。這份復雜性,賦予這本書穿越時空的力量。它讓我思考:“如何在堅守信念的同時,保有生命的溫度與個體的尊嚴?如何在時代的熔爐里,既淬煉成鋼,又不失為‘人'?”那些書頁間的覺醒時刻,那些被文字觸動的沉思,最終都指向一個方向:認識自己,然后超越自己。
在書頁翻動的簌簌聲里,我觸摸到“集體共讀”的溫度——曾經的英雄保爾,穿越時空,活生生地站在我們面前。為了準備分享環節,我們分成不同的角色:有人擔任領航員,把控進度,引導討論;有人擔任記錄員,整理核心觀點,用表格整理保爾四次死里逃生的經歷;有人擔任挑戰者,提出反方視角;有人擔任聯結者,關聯現實和其他作品。我們登上講臺,向大家分享閱讀感悟,探討個人成長和時代洪流的關系,思考保爾精神在當代的價值與局限性,這無疑又是一次思想的碰撞、交融。 (常紀元)
這次交流會上,我分享了我的讀書方法。初讀,我采用的是筆記法。我準備了紅黃藍三色便簽,紅色的用來記錄保爾的成長階段及主要故事情節,藍色的用來抄寫金句,黃色的上面則全是疑問。筆記法讓我梳理了整本書的脈絡并獲得一些閱讀體驗,為再讀埋下思想伏筆。再讀,我嘗試了批注法。讀到讓我若有所思的一段話時,我就在旁邊寫下感悟。這些批注成為我與作者、與書中人物對話的橋梁。讀完這本書,我還把它與《簡·愛》進行對比閱讀,在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精神獨立與革命忠誠的對比中感受生命的深層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