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進入洛杉磯奧運周期,中國跳水保持著強大的優勢。30歲的里約奧運會冠軍陳艾森還在努力訓練,經歷了十余年漫長的職業生涯,他仍然希望站在賽場上。
1995年10月22日,陳艾森出生于廣州。年僅3歲,好動的他展露出了運動天賦,被體校教練選中練習體操。4年后,他遭遇手臂脫臼,難以繼續體操訓練,教練不希望天賦被浪費,于是推薦他去練習跳水。這樣一個意外,讓他與跳水結下不解之緣。
來到跳水隊,陳艾森師從啟蒙教練譚靜瑜。他不會游泳,甚至有些怕水,第一次嘗試10米跳臺時不敢往下跳,是隊友把他抱起來丟到了水里。練得多了,陳艾森感受到樂趣,逐漸打破心理障礙。他還面對著離家的困擾,但時間長了,越來越感到教練、師哥師姐們就是家人。他習慣了體校生活,從來都是聽從指教,不斷打磨技術動作。他說:“那時候目標很簡單,就是追上隊里最好的師兄。”
2008年,不滿13歲的他在廣東省青少年跳水錦標賽中奪冠。2009年,他與張雁全搭檔,獲得了東亞運動會男子雙人10米臺金牌。年輕的他成績穩步提升,名字也更多地出現在公眾視野里,終于在2012年入選了國家奧運集訓隊。2009年難度系數改革之后,運動員需要嘗試難度系數和技術要求更高的動作。這是一個挑戰,但對陳艾森并不是難事。進入里約奧運周期,陳艾森成長為國家隊主力。2014年9月的仁川亞運會,他與張雁全獲得雙人跳臺金牌。2015年,他和林躍奪得世錦賽男子雙人跳臺冠軍。
回看里約周期中國跳水隊內的競爭格局,在10米臺雙人項目上,陳艾森和林躍的組合日趨默契,被看作奧運冠軍最有力的競爭者。在10米臺單人項目上,陳艾森直到2015年都并非主力隊員,但進入2016年突飛猛進。到了奧運選拔賽,他在與隊友的較量中占據上風,最終與邱波一同入選里約奧運會男子10米臺單人比賽名單。
2016年8月,晚冬的里約溫暖而濕潤,陳艾森踏上了人生中第一次奧運之旅。如今回憶起來,他在里約的大部分時間是在訓練備戰中度過,對賽場外的事情幾乎沒有印象。8月9日,在瑪利亞·倫克水上中心,陳艾森和林躍一同站在男子雙人10米跳臺的決賽場上。中國隊在這個項目上已經實現了奧運三連冠,拿下這枚金牌是他們的使命。比賽中,兩人組合發揮穩定,將奧運冠軍輕松收入囊中。不到21歲的陳艾森圓滿完成任務。
8月20日是男子單人10米跳臺決賽,中國跳水隊已經12年未曾染指金牌。陳艾森與邱波一同出戰,他回憶說:“邱波實力可以說是世界第一,我只想認真比賽,發揮應有水平。”然而,第二跳時意外發生了。邱波出現失誤,排名降到末位。陳艾森的入水不夠完美,排在第二,讓上屆冠軍布迪亞取得領先。接下來的兩輪,兩人迅速調整狀態,陳艾森重新奪回領先位置,邱波回到第三。關鍵的第五輪,邱波再次失誤,基本無緣金牌,為中國隊奪回冠軍的使命落在了陳艾森的肩上。最終,他沒有怯場,最后一輪選擇的難度系數3.6動作舒展而干脆,入水時迅捷筆直,讓所有裁判打出了10分滿分,成為首位在單屆奧運會奪取男子10米跳臺雙金的運動員。他微笑著,在奧運會的最高領獎臺上唱起了國歌。
里約之后,陳艾森從跳水新星成為體壇名人。他努力維持狀態,在比賽中展現出最好的水平。林躍淡出國家隊之后,他和1998年出生的楊昊聯手,在2017年世錦賽摘得雙人10米臺金牌。東京奧運會后,陳艾森逐漸淡出國家隊主力陣容,成為傳授經驗的前輩。如今,30歲的他仍在刻苦訓練,為大灣區全運會做準備。他的競技狀態維持得不錯,源于對身體嚴謹的控制以及對跳水的熱愛。在他看來,洛杉磯奧運周期什么都有可能發生,當下的國家隊中,每一個人都有機會參加奧運會,也都有機會站上最高領獎臺。
責編 王敬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