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中國已有 10 處地質遺產地入選世界地質遺產地名錄。這 10 處地質遺產地類型之豐富、年代跨度之廣、地層連續關系之強令人驚嘆,幾乎涵蓋了從古生代至新生代的地球演化史,為地球科學理論的發展歷史提供了獨特的“東方檔案”。
在兩個煤層之間,厚達0.65米的火山凝灰巖層,完整封存了約2.98億年前的一片熱帶雨林——直立的樹樁、纏繞的藤蔓甚至昆蟲啃食的葉片全都栩栩如生。
“烏達二疊紀植被化石產地”擁有全世界最大面積的化石森林、最豐富的古森林群落結構、最古老的蘇鐵類植物、最還原的遠古成煤森林的群落生態面貌,因特殊的保存方式與意大利龐貝城頗為相似,故而被科學家稱為“植物龐貝城”。

“金釘子”,即全球界線層型剖面和點位,承擔著標記、確定和識別兩個時代地層交界線的重任,被尊為地質學界的“奧運金牌”。
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的“金釘子”之所以備受矚目,不僅因為它的剖面記錄了二疊紀-三疊紀滅絕事件,更因在同一剖面,擁有兩顆經過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國際地層委員會正式批準的“金釘子”而引人注目——既標記了古生代與中生代的分界,還定義了長興階底界。

四川省的自貢大山鋪恐龍化石群遺址,已發掘出200 余具恐龍和其他脊椎類動物化石,不僅包含 29 種脊椎動物,其中兩類世界獨有的特殊骨骼化石——蜥腳類恐龍尾錘、劍龍肩棘等特殊結構為恐龍行為學研究提供了證據,還保存著恐龍從興盛走向滅亡的關鍵證據,因此得名“東方龍宮”。

在內蒙古巴丹吉林沙漠,有這樣一處令人驚嘆的奇特景觀:460 米相對高度的沙山,與周圍 144 個湖泊相映成趣,構成了“沙海碧波”的美景。這就是入選世界地質遺產地名錄的巴丹吉林沙漠必魯圖高大沙山和湖泊群。
風、沙、水的奇妙組合,造就了這奇特的景觀。風的低語和水的呢喃,寫就了這本立體的“地質書”。

中國入選世界地質遺產地名錄的還有珠峰奧陶紀巖石、云南澄江寒武紀化石產地和化石庫、藏南絨布峽谷滑脫構造體系、云南石林喀斯特地貌等,為了保護這些珍貴地質遺產地,中國正以數字技術為引擎,推動地質保護從被動搶救邁向智能新生的系統性變革,實現地質遺產地的精準守護與價值活化。
(責任編輯 / 關鹿鹿" 美術編輯 / 周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