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時間7月11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7屆世界遺產大會通過決議,將我國申報的“西夏陵”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西夏陵是西夏王朝的陵墓遺址群,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西部賀蘭山下。西夏陵有9座帝王陵、271座陪葬墓、1處大型建筑遺址和32處防洪工程遺址,以及多座磚瓦、石灰窯址。
西夏陵不僅訴說著西夏王朝的歷史和興衰故事,還展現了多元文化的融匯和創新,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及文化價值。

許多動物擁有器官再生能力,為何人類等哺乳動物缺乏這一能力,始終是醫學領域的一大難題。近日,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清華大學生物醫學交叉研究院的研究人員發現了破解這一問題的關鍵——維生素A的代謝產物視黃酸。
研究人員將耳廓作為突破口,對家兔和小鼠耳廓損傷修復過程進行系統性比較研究,利用空間轉錄組測序、細胞譜系追蹤等技術,精準解析了修復過程中細胞類型及基因表達的差異,進而發現視黃酸是決定哺乳動物再生能力的關鍵。并且,研究人員還首次成功實現哺乳動物器官的完全再生。這標志著我國在再生醫學領域取得重大原始創新突破。

近日,美國和丹麥研究人員分別在古蛋白提取方面獲得重大突破。
長期以來,從化石中提取DNA、蛋白質等古老分子是科學家探索生物演化的重要手段。但這些分子會隨時間和環境溫度而降解,提取依然存在極大難度。
由于牙釉質能很好地保存古老分子,美國和丹麥研究人員從犀牛屬和其他動物的化石近親中開展牙釉質采樣工作,提取了至少有1800萬年歷史的古蛋白。這證明,蛋白質的保存時間比之前認為得更久,有望為研究眾多物種演化歷史提供新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