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王康(國家植物園科普館)
作為世界中緯度地區植被最完整的地區之一,位于中國湖北省西北部的神農架被譽為北緯31°的“綠色明珠”。根據《神農架植物志》記載,在神農架林區及其輻射范圍內共有維管植物3767種,是全球矚目的生物多樣性富集地和物種基因庫,也是中國17個具有全球保護意義的生物多樣性關鍵地區之一。現在,請跟隨我們一起“閱讀”獨屬于神農架的“綠色史詩”。
神農架植被起源可以追溯到遙遠的地質時期。從侏羅紀起,該地區的地史和氣候的變化相對較小,受歷次冰川破壞作用的影響不大,長期處于比較穩定的溫暖濕潤氣候。這使得神農架得以保存著第三紀就已基本形成的植被類型和大批古老的植物種類。
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了眾多植物區系成分交會融合的場所。到了第四紀冰期,神農架作為動植物的避難所,不少古老珍稀的植物物種得以幸存并繁衍至今,逐漸形成了如今豐富多樣且獨特的植被格局。
在神農架經過長期進化而形成的特有植物,具有極高的研究利用價值和保護意義。這其中,有些植物并不多見,有些植物則隨處可見。如果追溯起來,你會發現,這些植物都與神農架有著很深的淵源。
讓我們舉幾個例子。
被譽為“植物活化石”,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它是一種高大落葉喬木,“身高”可達20余米。它的花朵奇特,兩片白色的苞片形如展翅飛翔的鴿子,因此又被稱為“中國鴿子樹”。
在神農架,珙桐主要分布在海拔1300-2000米的山地闊葉林帶。它的存在,對于研究古植物區系和系統發育具有極高的科學價值。
蝟實是中國所特有的單種屬珍稀植物。模式標本由意大利傳教士在陜西采集,1901年由德國植物學家理查德·科爾奎茲(Richard Kolkwitz)發現并命名的。因其果實密被黃色的刺剛毛,形似刺猬,故稱之“蝟實”。蝟實傳播到歐美,不得不提到植物獵人威爾遜。1901年,他在神農架的叢林中發現了這種奇特的植物,并將其引進到歐洲和北美。今天,作為園藝植物,蝟實已經在全世界的花園中大放異彩。
神農箭竹在神農頂景區隨處可見。在較低海拔,一般分布于針闊混交林帶或針葉林帶;在較高海拔的山地或山頂附近成單一的神農箭竹純林,竹叢致密低矮。1907年英國植物獵人歐內斯特·亨利·威爾遜(Ernest Henry Wilson)在神農架采集了神農箭竹,他認為這是“中國最美麗的竹子”,將其種到了美國哈佛大學阿諾德樹木園(Arnold Arboretum)。今天,神農箭竹在歐洲庭園中普遍栽培,是歐洲引種我國高山竹類最成功的一種。
香果樹是一種茜草科的落葉大喬木,地理分布十分廣泛,神農架地區幾乎是它分布的最北緣了。樹形優美的香果樹開花時很壯觀,花序生在枝條的頂端,花冠中規中矩,呈漏斗形,花為白色或黃色,真正艷麗的是變化的葉狀萼裂片,一般以白色居多,但也有淡紅色或淡黃色。
上面提到的4種植物僅僅是神農架眾多珍貴植物資源的一小部分,像這樣的植物物種還有很多,如七子花(Heptacodium miconioides)、伯樂樹(Bretschneidera sinensis)、小勾兒茶(Berchemiella wilsonii)、山白樹(Sinowilsonia henryi)、白辛樹(Pterostyrax psilophyllus)等等。神農架不聲不響,用時間譜寫了一部“綠色史詩”,這座植物寶庫仍在等待人們繼續探索和守護。
(責任編輯 / 關鹿鹿" 美術編輯 / 周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