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時光可以倒流,我要把心事吐露給月亮。
那時我讀小學四年級,在外婆家過暑假。有一天,我纏著外婆帶我去采蘑菇。上山的路有十多公里,幸好有舅舅開摩托車帶我們。
山上的蘑菇又多又大,我們三人不一會兒就滿載而歸。剛返程不到一公里,舅舅的摩托車突然熄火了,荒郊野嶺的,找不到人幫忙修車,我們只好推著車步行回家。
時值正午,火辣辣的太陽烤得人嗓子冒煙。我們走走歇歇,僅剩的一點水已經被我喝干,剩下的路卻還有一大半。我又餓又渴,實在堅持不住了,就問外婆:“附近有沒有小賣部?”外婆說:“再堅持一會兒,走上這個長坡,再轉過盡頭的大彎,就有一片橘子林,我們去討幾個吃。”
走過彎道,我真的看到大片綠色間點綴著一抹抹橙色。我們三人加快步伐走到橘林邊,舅舅扯起嗓子喊:“有人嗎?討幾個橘子吃!”可他喊了好一會兒都沒有人應聲。
外婆見狀,走進橘林里,摘了幾個又大又紅的橘子分給我們。我們蹲在橘林邊,狼吞虎咽地把美味的橘子吃得一干二凈。休息了一會兒,外婆從荷包里掏出十元錢,又在路邊拔了根結實的草葉,對我說:“找個地方把這十元錢拴在樹枝上,這是買橘子的錢。”
我捏著錢,心里一萬個不愿意:平時很摳的外婆今天怎么這么大方,這錢可以買多少橘子了,能買多少好吃的啊?外婆看出了我的遲疑,語重心長地說:“做人要誠實、厚道,不能白拿別人東西。”可我暗暗在心里做好了打算,裝模作樣地進了橘林,實際上把那十元錢偷偷放進了自己的口袋。
回家的路上,外婆給我講了一個故事。某人家窮,常常在夜里偷鄰居家的菜。有一天,他帶著兒子去偷。兒子忐忑地對父親說:“爸爸,我一直覺得有人在看著我們,我們回去吧?”父親不以為然地說:“一個人也沒有嘛。”兒子指指頭頂,說:“您看那天上的月亮,它看著我們呢!”父親聽后,一下醒悟過來,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從此,他勤勞奮斗,讓一家人過上了好日子。
回到城里,我拿著那十元錢買了好多好吃的,可我吃著美味的食物卻一點也不開心。隨著年齡的增長,我的內心愈發自責。
假如時光可以倒流,我想早一點懂事,就不至于犯那個錯誤;假如時光可以倒流,我要把心事吐露給月亮,它會假裝沒看見嗎?
我做了個夢,夢中時光也沒能倒流。我抬頭看天空,那輪浩瀚皎潔的明月對我說:“孩子,現在懂事也不晚!”
(指導老師:溫媛玲)
點評
外婆是“我”人生路上永不熄滅的明燈。
當“我”口渴難耐,她帶著我們摘橘子解渴,卻鄭重叮囑“我”將錢拴于樹枝,這一細節如同一束強光,凸顯出她誠實厚道、堅守原則的高尚品質。面對“我”的遲疑,她以溫和之態語重心長教導,用生動故事循循善誘,盡顯慈愛與智慧交織的魅力。平日里看似摳門的她,關鍵時刻卻能牢牢堅守道德底線,用實實在在的行動為“我”樹立起熠熠生輝的榜樣,讓外婆的形象躍然紙上,立體且豐滿。
(馮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