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與深入,小學科學教育教學工作開始受到教育界乃至全社會的廣泛重視與關注。小學科學是新時期素質教育全面普及背景下有效培養學生科學精神的一門重要課程。為全面提升小學科學教育工作的整體質量與效率,教師應積極主動將項目式學習這一全新理念與方式應用于科學教學活動,從而有效提升小學生項目研究能力以及獨立思考能力,全面提高小學生的科學核心素養。基于此,本文針對項目式學習的主體概念及內涵展開了分析與研究,提出項目式學習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重要應用意義,提出了項目式學習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創新應用策略,并在案例分析的基礎上對項目式學習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應用進行了深刻反思,為教學實踐提供有益的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 小學科學;項目式學習;實踐;反思
〔中圖分類號〕" G424"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文章編號〕" 1674-6317" " (2025)24" " 0028-03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持續深入推進,傳統模式下的小學科學教學理念與方式已經無法滿足培養小學生綜合素養的教育需求。項目式學習作為新時期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創新教學理念與方法,不僅強調學生在各種真實情境中依靠自主探索、研究、創新與實踐去解決各種問題,而且能夠引導學生展開多維度、多層面的思考、實踐以及討論。該教學方式鼓勵每一名學生根據對不同項目內容的理解與認知,構思出最佳的學習方案,從真正意義上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全面提升學生對于各類知識的實踐應用能力。小學科學教師應深入解讀與認真分析項目式學習在科學教學中所展現出的亮點與優勢,主動探索項目式學習在新時期小學科學教學工作中的創新化應用路徑,同時也要做好教學過程中的總結與反思。從而促進小學生科學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
一、項目式學習的主體概念及內涵
從主體概念上來講,項目式學習(Project Based Learning,簡稱PBL)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創新教學方法,該教學方法能夠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各類實際項目,從而獲取知識以及技能。在項目式學習開展過程中,將不同的項目作為主要的學習載體。教師借助創設不同情境引導學生自主思考以及通過小組合作解決各類問題,讓學生將所學到的知識充分內化為實踐能力,在提升學生的學科素養與個人品質的同時,幫助學生實現全面發展。
從教育內涵上來講,項目式學習是一種系統性、創新性的學習模型。在項目式學習的應用中,“項目”是整個課程的中心。“項目”能夠引導和驅動學生主動積極參與各類學習活動,全面增強學生的邏輯思維水平以及自主學習意識,讓學生能夠在解決各類實際問題過程中實現深度學習目標。
二、項目式學習在教學中的應用意義
(一)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與主體意識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學科學教學實踐過程中全面開展項目式學習,能夠充分激發小學生對于科學學科的學習興趣。小學科學教師自身需要始終堅持“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把學生作為科學課程的教學主體,將不同情境的創設作為教學著力點,以創設優質教學問題與教學任務作為教學的驅動力,從而讓科學教學更具趣味性、挑戰性,與學生日常生活更加貼近。與此同時,小學生在各類項目式學習活動的參與過程中也能夠通過自主思考、探索與實踐,將各類知識轉化為綜合實踐能力,培養學生自身的學習主體意識。
(二)能夠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
項目式學習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應用,還能夠有效提升小學生解決各類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客觀而言,以項目式學習為基礎的小學科學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教師能夠以不同類型的探究項目作為教學主體出發點,從而將傳統模式下的“灌輸式”教學理念進行徹底的轉變。讓小學生能夠在各類科學項目的學習與探究過程中自主參與、主動投入,全面激活小學生的創新思維,引導學生在項目式學習實踐過程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與此同時,在科學項目探究的學習過程中,每個學生也會遇到不同類型的難題與困境。這種學習過程也能夠有效促使學生從小形成良好的問題意識,并且在具體的學習與探究過程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產生對各類科學知識的濃厚探究欲望,能夠將不同類型的知識展開綜合運用以及創新遷移。
三、項目式學習在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為學生選擇優質項目主題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項目式學習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創新化實踐應用,對項目主題的選擇無疑是整個項目式學習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所在。小學科學教師要結合當前小學生自身發展實際情況,以及小學科學課程的具體教學目標,為學生選擇具有探究性、趣味性以及實踐性的優質項目主題。例如,教師在項目式學習開展過程中,可以選擇一些與小學生日常生活緊密聯系的各類自然現象、科學現象以及社會問題作為科學教學的項目主題,從而引導學生通過自我觀察、社會調查以及實驗活動等方式展開各類主題的探究活動。
(二)師生共同制定詳細、合理的項目計劃
在項目主題確定后,小學科學教師要與學生共同制定詳細、合理的項目計劃。這一項目計劃應涵蓋項目的具體目標、相關任務、所需資源以及時間節點等要素。在項目計劃制定后,學生就能在學習過程中明確自身的學習任務以及探究方向,并且能夠結合自身實際情況科學、合理地安排學習時間,從而確保項目能夠順利、流暢地進行。
(三)引導學生參加各類項目式學習活動
在項目式學習應用于小學科學教育教學的實踐過程中,小學科學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各類項目式學習活動。
(四)對項目成果充分展示與綜合評價
在項目式學習活動結束后,小學科學教師應積極組織全體學生對項目成果進行充分展示與綜合評價。在展示環節,教師應幫助小學生展示自己在項目學習過程中的探究經歷以及所獲成果,提升小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并且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在評價環節,教師可以對學生所取得的學習成果進行較為客觀且綜合的評價,指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優點以及不足之處,并且提出積極的改進建議。教師應鼓勵學生進行項目成果的“生生互評”。最終,通過多元化的展示方式與評價手段,讓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自身的科學學習情況,為將來科學知識的后續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四、項目式學習在教學中的應用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以教科版科學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動物的生命周期”為項目式學習的主體教學內容。在具體課程安排時間方面定在3月中旬。鑒于北方天氣的特殊性,3月份養蠶必然會面臨兩大問題與弊端:一是溫度過低,不適合蠶的自然生長;二是節氣是驚蟄前后。這一時段桑葉才剛剛發芽,無法趕上蠶的生長速度。因此,在具體的教學實踐過程中,科學教師采用了項目式學習這一創新方式,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探究、觀察視頻、查閱資料等學習方式,全面了解蠶的生命周期,教師鼓勵學生勇于嘗試,積極進行相應的項目模擬實驗。
(二)項目實施過程
1.確定項目主題以及研究目標。在本次“動物的生命周期”這一單元的項目式學習實踐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將項目主題擬定為“探究蠶的生命周期”。具體的學習目標為:借助查閱資料、觀察視頻等學習方式,針對“蠶的生命周期及其特點”展開自主探索與研究,并嘗試開展相應的模擬實驗。
2.師生共同制定項目計劃。在確定了項目主題之后,小學科學教師應與學生進行積極的交流溝通,并且共同制定該項目的整體實施計劃與方案。其中涵蓋了教學視頻內容的設定、相關資料查閱的方式與途徑,以及模擬實驗工作的步驟設計等。在制定了項目計劃后,小學科學教師也需要為學生結合本單元教學內容,提供相關的學習工具、教學資源。
3.引導學生自主參與項目式學習活動。在本次項目式學習的實踐過程中,教師首先引導學生通過查閱各種資料的方式,對蠶的基本信息以及生命周期特點進行初步了解。隨后,教師借助先進的信息化教學技術與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學生播放了“蠶的生長過程”相關教學視頻,幫助學生對蠶的生命周期產生更為直觀且深刻的綜合認識。最后,在教師的引導與組織下,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方式進行了模擬實驗。學生通過此前學到的科學知識以及所觀看的教學視頻內容,模擬了蠶的日常生長環境以及食物來源等各種條件,從而對蠶的生長以及變化過程進行深入、細致的觀察與探究。在模擬實驗過程中,學生較為認真、詳細地記錄了相關實驗數據,并且針對所記錄的數據展開了小組討論與自主分析。
4.展示與評價項目成果。在本次項目式學習活動全部結束后,教師引導學生對項目成果進行了展示與認真評價。在成果展示的過程中,每一名學生都展示了自己在學習過程中所查閱的各種資料,以及在視頻觀察與模擬實驗之后所記錄、總結出的知識要點與數據信息。與此同時,小學科學教師也針對學生的成果展示給予了綜合、全面的教學點評與正確的教學指導。
(三)案例反思
在本次創新性的項目式學習活動過程中,學生不僅充分了解與全面認知了蠶的生命周期及其特點,而且通過自主學習與小組合作學會了視頻觀察、資料查閱、設計實驗等多樣的科學探究方法與實踐技能。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每一名學生的創新能力、團隊合作能力以及自主學習探索能力都獲得了全面的提升與有效的鍛煉。但從客觀而言,在具體的項目實施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與不足。例如,部分學生的時間管理能力有限,以及對相關實驗活動的設計缺乏科學性與嚴謹性等。小學科學教師要對本次項目式學習中凸顯出的問題進行認真反思與總結,并且在后續項目式學習的過程中加強引導,幫助小學生提升時間管理能力與綜合實踐能力。
五、項目式學習在教學中應用的反思
(一)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推進視域下,小學科學教師應充分認識到項目式學習在小學科學教學的實踐應用過程中必須真正做到“以生為本”,讓學生成為項目式學習的主體。小學科學教師應注重全面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與積極參與意識,同時也要引導和鼓勵學生針對不同知識內容確定項目主題、制定項目計劃、自主選擇具體的項目式學習與實踐活動方式,并且在項目式學習結束后積極展示與評價項目成果。
(二)關注學生之間的差異性
小學科學教師要認識到在項目式學習的實施過程中,學生之間所存在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小學科學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關注學生之間的差異,并且能夠結合班級學生不同學習需求以及實際情況展開個性化的教學指導。
(三)結合教學實際加強引導
小學科學教師在應用項目式學習的實踐過程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教師應結合教學實際情況,不斷加強自身的教學引導作用,充分運用自身的教學經驗與專業知識素養,為每一名學生在項目式學習的過程中提供必要幫助與科學指導,從而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與溝通,在項目式學習活動中,不斷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此外,教師也應在項目式學習的各項活動中,鼓勵學生進行創新性的跨學科學習與探究。在拓寬學生視野的同時,提升他們的邏輯思維水平與綜合實踐能力。
綜上所述,項目式學習這種創新性的教學方式,有利于小學生深入理解與全面認知科學學科的核心知識,并且能夠幫助學生充分發揮自身的創造力、想象力與創新能力,讓其將所學到的各種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問題的分析與解決過程之中。在未來的小學科學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應繼續發揮項目式學習的主體優勢,并對這一教學方式進行不斷創新、完善與升級,在有效培養小學生優秀科學核心素養的同時,全面提高小學科學教學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韋世峰.在小學科學教學中開展項目式學習的探索[J].廣西教育,2024(25):125-128.
[2]錢程.項目式學習(PBL)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運用[J].小學生(下旬刊),2024(8):103-105.
[3]張苗苗.項目式學習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開展路徑[J].天津教育,2024(23):83-85.
[4]吳杜娟.項目式學習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應用實踐[J].新課程研究,2024(8):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