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50 年來,江蘇油田深耕蘇北盆地,交出了一份優異答卷。

江淮大地,蘇北盆地中國石化江蘇油田探區油龍奔騰不止 ;運河兩岸,一臺臺風力發電機組擎天而立,一塊塊光伏板鋪展排列,與 CCUS-EOR 技術應用共繪零碳藍圖。
50 年來,從復雜斷塊精細勘探,到水網密布區綠色開發,江蘇油田以“斷塊之間找油藏”的勘探智慧,在河湖阡陌間鑄就水鄉油田開發典范,更以“源網荷儲”一體化工程奏響傳統油田向綜合能源基地轉型發展的時代強音,在素有“小、碎、貧、散”之稱的地質家考場上,交出了一份優異答卷。
高質量勘探開發步履堅實
4 月,一批批參觀者來到真 6 井,聆聽老石油講述江蘇油田會戰的故事。
作為江蘇石油會戰的第一井,真 6井就像一把鑰匙,開啟了江蘇油田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艱苦創業之門。
1958 年,鄧小平同志在聽取發展江蘇石油工業匯報時指出 :“蘇北如果找到油,年產 100 萬噸,就值得大搞。”20 世紀 70 年代,蘇 20 井、蘇 58 井相繼發現工業油流,國務院決定在蘇北開展石油大會戰。
1975 年 4 月 23 日,江蘇石油勘探開發會戰指揮部在北京成立,江蘇石油大會戰隨即展開。從 1975 年的 6176 噸到1979 年的 30 萬噸,蘇北原油年產量不斷攀升,1995 年實現 100 萬噸的跨越。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進入新時代,江蘇油田積極踐行“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深化油公司改革,努力端牢能源飯碗。
江蘇油田堅定“老區有新作為、新區有大作為”信念,統籌常規油和頁巖油,深化基礎地質研究和物探技術攻關,吹響“油田之下找油田”的號角,精細挖潛蘇北老區,同時加速拓展南方新區。
2024 年,高郵凹陷阜四段頁巖油新層系勘探獲重大突破,永 106 井、永 108井峰值日產量分別為 32.9 噸、54.8 噸油當量。頁巖油當年新增控制和預測儲量超 1 億噸,入選中國石化十大油氣勘探發現成果。
新區發力,老區煥新。科研人員堅持向老區深層、深凹帶和低勘探程度區進軍,陳 202 井、花 105 井試獲穩定工業油流,展現了老區不老的強大活力。在廣東徐聞探區,徐聞 101、徐聞 103 等探井相繼試獲高產油流,首次實現域外規模探明儲量發現,時隔十年再次掀起產建熱潮。
勘探增儲碩果累累,油氣開發同樣可圈可點。江蘇油田立足開發好、管理好、經營好油氣藏,全力控遞減、提產能、增可采、降成本,實施老區穩產、新區上產、措施增產工程,連續 4 年保持超產勢頭。
多元化低碳布局動能澎湃
既要能源保障,又要綠水青山。傳統石油工業如何實現綠色低碳發展?這是一道時代考題。
江蘇油田黨委強調,要擁抱綠色低碳發展大潮,以“加快綠電覆蓋、加速清潔替代”為目標,協同推進新能源產業發展。
沒有等出來的機遇,只有干出來的精彩。江蘇油田上下堅持宜風則風、宜光則光,利用自有土地和井場資源,加強風電選址論證把關,推進“萬站沐光”行動。2024 年,新增光伏電站 39 座、裝機容量 13 兆瓦,綠電發電能力超 1.4 億千瓦時 / 年,綠電占比 31% ,在國內上游企業中位居前列。新能源工作成效在國家能源局發布的 2024 年全國油氣勘探開發十大標志性成果中榜上有名。
用上綠電,還要用好綠電。
在崔莊油區,儲能電站像個大型充電寶,在谷時充電,峰時放電。江蘇油田強化“源網荷儲”一體協同,以重點生產用電區域為中心,構建“綠電為主、多能互補、源荷相濟”模式,打造高比例綠能替代示范區,厚植綠色發展底蘊。
綠是發展底色,更是責任擔當。作為傳統能源企業,江蘇油田把綠色低碳理念融入勘探開發全過程、清潔生產全鏈條、經營管理全領域。
江蘇油田深入落實“雙碳”行動,高標準抓好CCUS 項目運行。加強與高水平專業公司合作,探索應用低成本碳捕集技術;加快 CCUS 示范區碳中和班站建設,搶占綠色低碳發展新賽道 ;完成朱家墩儲氣庫主體項目施工,為保障蘇北能源供給增添了底氣。
江蘇油田狠抓源頭減量、過程管控和末端治理,持續提升生態環境質量成色。開展水基泥漿替代油基泥漿試驗,構建以電能替代柴油為動力的節能環保型壓裂作業系統,加快化工產品“粉轉液”進度,全鏈條、全節點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江蘇油田已連續 20年獲評中國石化節能降碳環保先進單位,連續5 年獲評中國石化 A 級綠色企業。
創新突破賦能發展
日前,江蘇油田首口頁巖油瘦身井花頁 10HF 井實施鉆塞作業后,日產油量不斷攀升,含水率快速下降,展現良好產油潛力。
瘦身井技術從鉆井設計源頭進行優化,縮小各開次井眼及套管尺寸,提高鉆井速度,節約投資費用,從而達到低成本、高效益開發的目的。這背后,是科研人員創新推廣應用小井眼鉆井提速技術的成果。
江蘇油田千方百計把技術搞上去。
勘探方面,建立復雜斷塊型頁巖油全生命周期“技術 + 管理”一體化降本新模式,推行頁巖油標準化體系建設,支撐頁巖油“一年見成效、三年上規模、五年成接替”,加快頁巖油經濟有效規模開發。
開發方面,圍繞提高采收率核心任務,統籌推進新區增量增效、老區存量提效、三采擴量創效工程,全面推進蘇北老區新一輪精細開發,實現蘇北老區產量和效益雙提升。
新能源方面,創新發展“源網荷儲”新能源特色模式,打造集油氣、綠電、碳埋存于一體的區域綜合性清潔能源供應。
面上成體系,點上有突破。江蘇油田取得高郵凹陷戴南組“全層系、全領域、全類型”含油新認識,新增地質儲量 1476 萬噸 ;形成剩余油再富集培育及挖潛技術,在 6 類典型油藏 56 個單元應用,3 個重點應用單元采收率提高 1.5 個百分點……
提升創新能力,需要開放包容的環境做保障。江蘇油田不斷創新科技體制機制,建立“項目群”一體化攻關模式,實現地質工程一體化、科研生產一體化,實現跨專業、多單位“面對面、手牽手”聯合攻關。同時,緊貼生產實際,首次在油田內部實行“揭榜掛帥”和“賽馬”機制,優選了多功能壓裂液等 3 個項目內部張榜并順利結題。
發展 50 年來,江蘇油田累計榮獲國家級科技進步獎5 項、省部級成果135 項,持有國家專利 613 件,躋身中國石化創新型企業方陣。2024 年,江蘇油田首次榮獲中國石化創新創效一等獎。
責任編輯:陸曉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