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本文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冊第三章第二節“工業區位因素及其變化”為例,以“張裕葡萄酒公司發展”為教學案例設計主線,運用沙盒游戲《都市:天際線》作為多媒體教具,開展基于問題驅動法的教學案例設計。該案例設計以學生的知識經驗和認知水平為出發點,以一系列與課程相關的實際問題為核心組織教學內容,旨在培養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激發學習興趣,以期為學生的地理實踐力培養提供借鑒。
關鍵詞:問題驅動;高中地理;問題解決能力;優化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55"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5-5207(2025)11-0032-06
《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以下簡稱“課標”)指出,要尋找發展學生地理核心素養的新教學方式,要根據學生地理核心素養的形成特點,借助教育學和心理學知識,科學地設計地理教學過程,引導學生運用新學習方法獲取知識,進行自主、合作與探究學習,使其能正確看待地理環境與人類活動之間的相互影響[1]。問題驅動教學法是一種符合課標要求的教學方法,能通過引導學生解決問題發展其核心素養。目前,我國對問題驅動教學的研究雖在理論方面較成熟,但在實踐方面仍存在不足,如教師問題意識淡薄,偏重傳統講授法;問題設計未能結合學情,與學生生活經驗脫節;學生難以理解各問題間的內在聯系,無法連貫地解決問題等[1-2]。因此,亟須設計有效的教學案例以促進問題驅動教學法在高中地理課堂中的實施。
一、基于問題驅動教學法的教學流程
問題驅動教學法是一種圍繞“問題”構建的教學模式(圖1),它強調以某個反映教學目標要求的問題為核心,設計一系列問題鏈為線索,系統性地引導學生從問題出發,結合已知資料思考案例,逐步深入、主動探索、積極思考,學生在解決問題鏈的過程中建構知識體系、發展問題解決能力,最終解決核心問題。此教學法為學生搭建了一個互動、協作、探究與成長的平臺,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深刻體會地理學科的趣味與價值[3]。在教學過程中,問題不僅是學習的起點,也是貫穿始終的線索,驅動學生探索知識、掌握技能、培養思考能力、習得學習方法并激發創造力,進而促進創造性思維發展。
二、問題驅動教學法在地理教學中的實施策略
針對問題驅動教學法在實施方面存在的問題,本文結合問題驅動教學法相關理論及高中地理課堂教學實踐經驗得出以下3條實施策略。
1. 確定問題驅動教學目標任務,錨定地理問題解決能力
設置明確有效的教學目標是上好一堂課的關鍵。地理教學應以培養學生地理問題解決能力為核心進行高中地理教學設計。在設計教學目標和任務前應做好課標、教材和學情分析,預期學生應達到的地理問題解決能力水平,并收集相關教學資源[4]。在設計時可采用“總—分—總”結構。首先,確定總目標;其次,將其細分為若干個層層遞進的小目標;最后,將每個目標轉化為問題,解決問題即達成目標。問題全部解決后,教師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整合,并鞏固問題解決技能,以此培養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
2. 科學設計問題驅動教學內容,提升地理問題解決能力
首先,設計的問題應具有典型性。以教學目標為核心設計問題,能使學生在解決問題后達到目標設定的知識水平,能舉一反三地解決其他結構良好領域的問題,進而解決結構不良領域的問題。其次,問題應具有探索性和激勵性。設計難度遞增的問題鏈,使學生體會解決問題的樂趣,從而激發探索學習的熱情。再次,問題應具有經驗性。建構主義的觀點認為,學生有自己的生活經驗和興趣,要想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就必須與學生已有的經驗相關聯。因此,問題鏈的設計應從日常事物開始,與學生生活密切聯系[5]。最后,問題應具有時代性。教師應關注時事,了解最新的自然地理或人文地理現象,及時替換課本中的舊案例。此外,在展示事例的教具使用上,教師應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通過新穎的展現形式輔助教學,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使用游戲作為教具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用動態PPT制作軟件Focusky可替代傳統PPT枯燥的換頁,以動畫的形式展示授課內容;利用Blender或3Dmax進行3D建模可直觀展現地勢、地形的靜態與動態狀況;借助VR技術使學生通過視覺和聽覺親身感受所學內容。
3. 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鞏固地理問題解決能力
當前,地理教師大多使用傳統的綜合答題情況進行評價,以定量評價為主。而問題解決能力水平更多地體現在問題解決過程中的思路、技巧、知識應用的創造性和靈活性以及整合問題的能力等方面,需融合終結性評價和過程性評價,建立起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并重的評價體系。另外,需注意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的提升是一個長期過程,應根據學生當前的能力水平設置適當的評價標準,分階段開展評價。同時,教師應更加注重發揮評價的促進作用,幫助學生通過評價反饋認清自身優點與不足,從而針對性提高問題解決能力。
三、基于問題驅動教學法的地理教學案例設計
本文以人教版教材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冊第三章第二節“工業區位因素及其變化”為例,進行教學設計。本節課的內容具有明顯的遞進層次,首先,通過介紹工業生產的一般過程,引出經濟、社會、環境等各類工業區位因素,根據區位因素分析工廠選址條件和優勢;其次,通過對比工廠前后期的選址差異,展現工業區位因素的變化。因此,本節課適合運用問題驅動教學法,通過設計層層遞進的問題鏈開展教學。
1. 課標分析
課標對本節課的要求為“結合實例,說明工業的區位因素”[6]。行為動詞一為“結合實例”,即根據人教版地理必修二中的內容,選擇貼近學生生活的具體實例(本文以“張裕葡萄酒”為例),探討工業區位因素及其分類,使學生從個例中提取工業區位因素,并總結工業區位選擇的共性。行為動詞二是“說明”,即引導學生分析課堂中教師展示的資料,通過小組合作自主探討,說明工業區位因素的類型以及不同產業活動進行區位選擇的依據和方法。認知內容是工業的區位因素,即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要明白工業區位因素是什么,有哪些類型,各區位因素如何影響工業的區位選擇,以及如何進行工業區位選擇。
2. 教材內容分析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冊第三章“產業區位因素”共包括“農業區位因素及其變化”“工業區位因素及其變化”和“服務業區位因素及其變化”3節內容,這3節內容呈并列關系。其中,第二節分為2部分,第一部分“工業區位因素”介紹了工業生產的過程、3種主要工業區位影響因素及其作用,是本節的知識基礎;第二部分“工業區位因素的變化”展現了工業區位因素會隨社會發展和科學技術進步而變化。本文以第二節為教學設計內容,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能認識到工業區位選擇需綜合考慮多種因素,做到因地制宜、因時制宜。此外,本節結構與第一節教學內容類似,可進行知識遷移。
3. 教學目標設計
基于問題驅動教學法理論,通過設計以案例為依托、以問題為核心的問題鏈,使學生理解工業區位的含義及其影響因素,能說明各區位因素如何影響工業區位的選擇,能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進行具體工業區位選擇,并在此過程中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基于課標要求“深化信息技術應用”[6],利用《都市:天際線》沙盒游戲進行模擬操作[7],激發學生地理學習興趣,使其作為學習主體積極參與地理實踐,以培養地理實踐力和空間思維能力。
基于課標中要求“使學生具有自主發展能力和溝通合作能力”[6],通過設置小組活動,促使學生合作探究解決問題,以培養溝通合作的意識和能力。
4. 問題鏈設計
問題鏈的設計分為“目標鏈”“問題鏈”“活動鏈”3個部分,其中,目標鏈是問題鏈和活動鏈的設計基礎,問題鏈是為實現目標鏈而提出的思路引導,是問題驅動教學法的核心,活動鏈則是展現問題鏈的媒介,也是實現目標鏈的具體行動(圖2)。本案例設計基于時空維度,以“張裕葡萄酒公司的發展”為主線,以“如何進行工業選址”為核心問題,提出一連串層層遞進的問題,使學生由淺入深地了解工業區位因素及其對工業和工廠選址的影響,并在其中設置“自己建設工廠所需的區位條件有哪些”的問題,通過角色扮演,使學生扮演工廠開發者,選擇一個熟悉或感興趣的工業,在沙盒游戲《都市:天際線》中進行對工廠的規劃與建設,以此檢驗基礎知識的學習效果。
5. 教學過程設計
(1)課前準備
[教師活動]提前布置作業,要求學生預習本節內容,熟悉沙盒游戲《都市:天際線》。
[學生活動]預習教材內容,熟悉沙盒游戲,掌握基本操作方法。
[設計意圖]讓學生提前熟悉教材,掌握多媒體教學資源的使用方法,為教學做準備。
(2)百年張裕——百年之始創輝煌
[教師活動]以貼近現實生活的案例開篇,播放張裕葡萄酒在2010年發布的宣傳片,提出問題“通過宣傳片能得到哪些關于張裕葡萄酒公司的信息”,讓學生帶著問題觀看宣傳片。
[學生活動]認真觀看宣傳片,提取宣傳片關鍵細節,思考并回答問題。
[教師總結]張裕葡萄酒公司于1892年由張弼士在煙臺成立,距今已有百余年,具有悠久的歷史。首席釀酒師均來自奧地利、意大利、法國等具有釀酒傳統的國家。張裕攜解百納酒參加世博會,贏得了國內外的贊譽。
[設計意圖]使學生初步了解張裕葡萄酒公司的情況,激發學習興趣。
【問題一:為何張裕葡萄酒公司選址煙臺?有哪些有利因素?】
[教師活動]呈現描述煙臺基本情況的材料,使用“谷歌地球”展示張裕葡萄酒公司所在的具體位置。引導學生將學習本章第一節“農業區位因素及其變化”時習得的知識進行遷移,分為4組,合作分析并解決問題。
材料一:張裕葡萄酒公司位于山東省煙臺市,是由張弼士先生于1892年創立的中國第一家工業化生產葡萄酒的企業。煙臺地處山東半島東部,瀕臨黃海、渤海,與遼東半島及日本、韓國、朝鮮隔海相望,海岸線長達1 071千米,具有眾多港口。煙臺位于低山丘陵區,境內河流眾多,其中,大沽夾河、五龍河等7條河流流域面積在1 000平方千米以上。煙臺位于37.5°N附近,與法國著名葡萄酒產區波爾多地區緯度位置相近。煙臺屬暖溫帶濕潤季風氣候,但受海洋影響,與同緯度內陸相比,氣候溫和,夏無酷暑、冬無嚴寒。此地土壤以沙質土壤為主,富含礦物質和有機物,非常適合葡萄的生長(材料來源:煙臺市政府門戶網站)。
[學生活動]閱讀相關資料,了解煙臺的地理位置和環境狀況,在教師引導下回憶在第一節習得的知識,小組合作討論,并回答問題。
[教師總結]煙臺為沿海城市,具有眾多港口,對外交通便利,利于產品的國內銷售和國際出口;地勢較為平坦,適合建立工廠;河流眾多,能保障工業用水;氣候和土壤條件適合優質葡萄生長,利于保障工廠生產所需的原材料等。
工業區位因素是指影響工業企業選址和布局的各種因素,可分為自然因素、社會經濟因素、環境因素和特殊影響因素(表1)。
[表1 工業區位因素 [類型 工業區位因素 自然因素 原料、能源、水源、氣候等 社會經濟因素 勞動力、市場、交通、資金、政策等 環境因素 環境質量、污染程度、風向位置等 特殊因素 歷史條件、社會需求、國防安全需求以及個人行為(如海外華人、華僑的投資等) ] ]
影響工業區位選擇的主導因素眾多,根據主導因素可將工業劃分為原料導向型工業、市場導向型工業、動力導向型工業、勞動力導向型工業和技術導向型工業。張裕葡萄酒公司選址的主導因素為原料因素,故為原料導向型工業。
[設計意圖]讓學生明確工業區位因素、主導因素及工業類型,了解張裕葡萄酒公司在煙臺建廠的區位優勢,學習分析工業區位因素的方法,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知識遷移的能力及合作精神。通過“谷歌地圖”使學生了解煙臺的地理環境,培養其區域認知能力。
(3)百年張裕——百年至今求進步
【問題二:張裕葡萄酒公司的發展有何新變化?】
[教師活動]播放張裕葡萄酒在2023年發布的宣傳片,并提出問題“通過觀看宣傳片能獲得哪些關于張裕葡萄酒公司的信息”。
[學生活動]認真觀看宣傳片,提取宣傳片關鍵細節,了解張裕葡萄酒公司當前發展狀況,思考并回答問題。
[教師總結]張裕葡萄酒公司強調自己在百年前,早于法國18年就實施了“在莊園內裝瓶”,并在創建之初從國外引進124個釀酒葡萄品種和許多釀酒設備。近年來,為滿足產品開發需要,張裕葡萄酒公司在我國多地和眾多國家都建有產業園。通過引進世界先進的釀酒技術,設立“張裕國家級葡萄酒技術中心”,立志釀出世界級葡萄酒。同時,公司還注重葡萄種植技術的研發和創新,不斷提高葡萄品質和產量。在釀造過程中,采用嚴格的品質控制措施,確保每一瓶張裕葡萄酒都達到高品質標準。公司擁有眾多子公司,有近萬名銷售員和經銷商以及數十個倉儲物流中心。張裕葡萄酒公司已從中國最大葡萄酒生產企業變成國際化葡萄酒供應商。
[設計意圖]讓學生明確張裕葡萄酒公司的新發展方向,為后續問題分析奠定基礎。
【問題三:張裕葡萄酒公司的工業區位選擇有何新變化?】
[教師活動]提出問題“2023年的宣傳片與2010年的宣傳片內容有何不同”,引導學生將張裕葡萄酒公司2010年和2023年的宣傳片內容進行對比。
[學生活動]對比張裕葡萄酒公司過去和當前的發展狀況,認真思考并回答問題。
[教師總結]曾經,影響釀酒葡萄生產的自然因素對張裕葡萄酒公司的選址起著主導作用。而現在,張裕葡萄酒公司擁有多個葡萄產區,并且隨著冷鏈運輸、育種等技術的發展,原材料對公司的限制越來越小。從設立技術中心、加強銷售和物流環節的措施可見,公司目前更注重科學技術、交通和市場等社會經濟因素,換言之,張裕葡萄酒公司逐漸從原料導向型工業轉變為市場導向型工業。
[設計意圖]讓學生明晰張裕葡萄酒公司的新發展方向對工業區位選擇的影響,培養學生的對比分析能力,發展綜合思維。
【問題四:發生變化的原因是什么?】
[教師活動]播放視頻“2023葡萄酒市場趨勢”,讓學生結合張裕葡萄酒公司的變化分析原因。
[學生活動]認真觀看視頻,思考討論張裕葡萄酒公司工業區位選擇發生變化的原因。
[教師總結]工業是面向市場的產業,受社會經濟因素的影響較自然因素更大。此外,隨著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勞動力數量、原料和能源對工業區位選擇的影響力逐漸減弱,交通運輸、市場和勞動力素質的影響力則不斷增強。
[設計意圖]讓學生理解工業區位因素的影響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而變化。
(4)百年張裕——百年之危謀新途
【問題五:張裕葡萄酒公司面臨著哪些危機?如何克服危機?】
[教師活動]展示張裕葡萄酒公司當前的處境及近幾年的營收波動情況(圖3),提問“張裕葡萄酒公司如何克服當前面臨的危機”。
[lt;D:\張毅\下載文件\2025\地理教育202511\丁小涵-3.epsgt; " 注:數據來源為張裕葡萄酒公司年度財報
圖3 2019—2024年張裕葡萄酒公司營業收入變化 ]
材料二:在當前市場環境下,張裕葡萄酒公司所采取的“提升高端、做大中低端”戰略似乎正導致其品牌價值遭受稀釋。在中低端市場的競爭中,性價比是影響消費者選擇的重要因素,張裕正面臨著來自威龍、長城、莫高股份、迦南酒業等國產品牌帶來的壓力。
由于國內葡萄酒市場的高端份額長期被進口酒占據,張裕似乎難以突破這一壁壘。某電商平臺的銷量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11月8日,張裕千元價格帶的龍諭酒莊產品銷量僅為38件,而同價格帶的拉菲產品銷量卻高達300多件。對比可見,在高端葡萄酒市場,張裕正面臨著來自國內外品牌的激烈競爭,尤其是拉菲、瑪歌、奔富等國際品牌(材料來源:《業績驟降、年度目標未過半!張裕葡萄酒市場戰略失焦、白蘭地碰壁》新浪財經,2024年11月)。
[學生活動]結合資料和所學知識,小組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教師總結]張裕葡萄酒公司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營收波動大。隨著時代發展,市場主體逐漸更新為年輕一代,這代人出于健康、經濟或時尚潮流等原因,比起葡萄酒更偏好其他飲品;而上一代人則愈發青睞購買高端葡萄酒。因此,張裕葡萄酒公司需進行消費者調研,調整戰略定位,通過開發葡萄品種、改良葡萄酒釀造工藝、進行有機種植等方法,在開發適合年輕一代的多樣化酒類飲品的同時提高高端葡萄酒的品質。此外,還需延長產業鏈、開發附加產品、做好品牌宣傳,以提高品牌影響力。
[設計意圖]讓學生學會分析產業轉型的路徑,提出解決問題的策略,發展綜合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并通過小組合作培養合作能力。
(5)課后作業——虛擬實踐
【問題六:如果你是企業家,會選擇建立什么類型的工廠?要考慮哪些工業區位條件和潛在問題?】
[教師活動]為學生提供游戲安裝包,要求學生在課后查找相關資料,運用本節課所學知識,思考并討論課后作業中的問題,將討論結果借助沙盒游戲《都市:天際線》進行虛擬實踐。選擇一張合適的地圖規劃城市布局,在工業區中,選擇合適的區位建設工廠,根據所學知識,布局生產基地的周邊設施,如交通、水源、電力等(圖4)。
[學生活動]查找資料,結合所學知識,思考討論建立工廠可能面臨的問題,討論結果如表2所示。安裝游戲,并將討論結果呈現在游戲的城市基礎設施布局和工廠建設中。
[設計意圖]檢驗學生對本節課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以及對分析工業區位條件方法的運用能力,幫助學生鞏固知識,學會舉一反三。
6. 教學評價設計
課標在實施建議一章中提出,要開展思維結構評價、注重表現性評價[6]。因此,既要關注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又要關注學生在思維能力、技能運用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學習態度和協作意識等方面難以量化的水平。為確保教學評價的有效性,本文從多維度出發,分別由教師、學生、小組對學生表現展開評價。在評價內容方面,將量化評價和質性評價相結合,評估學生的真實發展水平,為后續教師改進教學方法、促進學生綜合發展和提高學生地理核心素養提供有價值的反饋和指導。
本環節依據上述教學評價設計準則開展教學評價,主要包括學生自我評價、教師評價和小組評價3個部分(表3)。
學生自我評價環節:教師下發自我評價表格,學生從知識掌握情況、問題解決情況和小組合作情況3個方面評價自身的表現并進行打分。
小組評價環節:在組內互評方面,小組成員相互評價每個成員的合作能力、表達能力和問題分析能力。在組間評價方面,小組之間評價對方的建廠工業區位條件分析情況,以及在《都市:天際線》中建立工廠的情況,投票選出優質方案。
教師評價環節:在過程性評價方面,教師在課堂中觀察學生表現并進行評價;在終結性評價方面,教師下發工業區位因素相關試題,根據學生答題情況進行評分。
四、結語
問題驅動教學方法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從學生經驗和興趣出發設計課程,構建地理問題情境,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高綜合思維能力、發展創造性思維、形成地理核心素養的有效方法。本文以“張裕葡萄酒公司”發展的實際案例為主線設計教學內容,基于學生經驗和認知規律設置問題鏈條,并將沙盒游戲《都市:天際線》作為多媒體教具,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其積極參與問題解決過程,以培養地理實踐力和問題解決能力。
參考文獻:
[1] 黃曉芳.高中地理“情境+問題雙驅動”教學中的實踐研究[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23.
[2] 王婉霞.核心素養導向下問題驅動教學模式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的實踐[J].西部素質教育,2019,5(24):65-66.
[3] 張建偉.基于問題式學習[J].教育研究與實驗,2000(3):55-60,73.
[4] 劉導,陳實.地理教學中驅動性問題的設計探究[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21(19):36-40.
[5] 曹琳霞,夏旭云.問題式教學在地理知識結構化中的應用——以“流水侵蝕地貌”為例[J].地理教育,2025(3):64-67,74.
[6]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7] 龍富霖.模擬類沙盒游戲軟件在高中地理教學的應用探究[D].貴陽:貴州師范大學,2023.
通信作者:孫志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