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晨霧還未散盡時,我踏進山徑。青石板被夜雨浸得發(fā)亮,像被歲月磨軟的玉,每一步踩上去,都有細微的濕意從鞋底漫上來,混著松針與腐葉的氣息,悄悄漫過腳踝。
路是隨山形蜿蜒的,沒有刻意鋪就的規(guī)整,倒像是山自己伸出來的脈絡。有時要側身避開斜生的野山楂枝,紅透的果子垂在眼前,沾著晨露,卻沒人去摘——山徑上的相遇,原是只取眼緣,不奪其味。偶爾遇見幾塊嵌在路中的老石頭,表面被往來的鞋底磨得光滑,卻依然保留著最初的棱角,像把時光里的故事,都藏在了那些不規(guī)整的紋路里。
行至半途,霧漸漸薄了,風從山谷里漫過來,帶著松濤的聲息。停下腳步時,能聽見自己的呼吸與山風纏繞,還有遠處溪澗的流水聲,細碎如耳語。路邊的蕨類植物舒展開羽狀的葉片,沾著的露珠滾落,砸在腐葉上,沒有聲響,卻讓整個山徑都顯得更靜了。這靜不是空無,是草木生長的細微聲響,是蟲豸爬過枝葉的輕響,是時光在這里慢慢流淌的聲音。
快到山頂時,路忽然陡了些,青石板也稀疏起來,露出底下褐色的泥土。伸手扶著身邊的老松,樹皮粗糙如老人的掌紋,卻帶著溫熱的潮氣——原來山也是有體溫的,藏在堅硬的表皮下,藏在每一寸向上生長的脈絡里。登頂時霧已散盡,回望來時的路,竟像被山收了去,只余下一片深淺不一的綠,在陽光下泛著柔和的光。
后來才懂,這山徑從不是為了抵達山頂而存在。它讓我們慢下來,觸摸霧的涼、石的溫、草的軟,讓我們在一步一步的行走里,看清時光的模樣——原來所有的抵達,都藏在沿途的每一次駐足、每一次聆聽、每一次與草木的相遇里。下山時再踩上青石板,竟覺得每一步都比來時更輕,像是把山的溫柔,悄悄裹進了衣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