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早期有2萬多家地方單元制的商業銀行,對美國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而中國金融資產的90%在國有商業銀行,如何解決縣域金融服務成了兩難問題
《商務周刊》:目前中國金融、尤其是地方金融主要面臨什么樣的問題?
戴根有:目前我國金融改革中,資金結構性矛盾比較突出,主要表現就是中小企業貸款難,農民貸款難依然存在,以及縣域金融萎縮。這是當前改革面臨的一項挑戰。如果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解決,將會對未來造成很大的困難。
最近幾年,國有商業銀行貸款增幅和份額出現持續下降。雖然這幾年其他非國有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貸款不斷增加,補充了國有商業銀行下降的部分,但是從趨勢看,由于非國有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持續多增加貸款也將受到資本充足率的限制,他們的貸款很可能難以持續較大幅度增長。
《商務周刊》:您認為問題出在哪里?
戴根有:一是經濟結構發生了變動,由于市場供求關系發生根本性變化,市場競爭加劇,目前相當一部分中小企業經營比較困難,貸款有效需求不足,同時中小企業本身存在很多不足和整個社會信用環境不夠健全,使商業銀行增加對中小企業的貸款難度。
二是金融體制發生了變動。最近幾年占壟斷地位的國有商業銀行為了防范金融風險,紛紛加強了集中化管理,上收貸款權,結果限制了其分支行發放貸款的積極性。
《商務周刊》:從國有商業銀行本身角度看,這應該是必要的。
戴根有:對,否則無法提高內控水平。但是由于國有商業銀行在縣域經濟范圍減少貸款的同時,沒有新的其他金融機構補充進去,結果就形成了相當一部分縣域經濟和經濟欠發達地區金融服務嚴重不足。這種矛盾很大程度上是新形勢下中國商業銀行體系嚴重不合理的反映。這個問題如發展下去,后果是嚴重的。可能使縣域經濟萎縮,使農民收入難以提高,影響中國城市化的進程等。
《商務周刊》:央行準備就此做哪些工作,它能做些什么工作?
戴根有:人民銀行近年來一直在研究如何突破現行體制的限制,采取一些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措施。
正在擬訂的一項關于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擬對商業銀行提出一些具體要求:如各國有銀行的各級分支機構都要設立專門為中小企業服務的部門,各行要適當下放流動資金貸款權,要建立適合中小企業特點的信用評級制度和授信制度,允許商業銀行對符合條件的中小企業發放信用貸款,適當擴大對中小企業貸款的利率浮動范圍,健全商業銀行增加貸款的約束和激勵機制,提倡信貸創新等等。
但是,這些想法在向商業銀行征求意見時,不同程度受到他們的反對。他們認為現在不良貸款和虧損大都發生在縣支行,國有商業銀行層次太多,內控很難奏效,在全世界商業銀行都在加強集中化管理的時候,要求他們下放權力,是不合適的。
《商務周刊》:您是怎樣判斷這個問題的?解決的根本途徑在哪里?
戴根有:現行商業銀行的體制,與服務地區經濟發展這個要求之間存在一定的矛盾。現在看來,解決這個問題的根本辦法是要建立符合中國實際情況的商業銀行體系,目前需要在防范金融風險的前提下,增加為地方經濟服務的地方性商業銀行。依我個人的看法,我們中國大多數經濟比較活躍的縣,都應該至少有一家為之服務的地方性商業銀行。舍此不能有效解決縣域金融服務不足的問題。
與歐洲相比,我們的一個縣的規模已經相當大了。美國早期有2萬多家地方單元制的商業銀行(現在也有9900多家左右),對美國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而中國金融資產的90%在國有商業銀行。商業銀行體系是否符合中國多層次實體經濟對金融服務的需求,對能否充分發揮金融對經濟的促進作用將極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