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10年的經驗表明,流向發展中國家的建設性投資回報率比流向安然、世通和威旺迪等公司的投資高很多
今天,有關移民的爭論往往集中在新移民對社會凝聚力的影響上。主張實行更加開放的政策者認為,人口正在老齡化,勞動力正在減少,因而需要更多移民。反對者則側重于移民的破壞性,在高失業率國家中最易受移民沖擊的居民更是如此認為。我們必須超越這兩種觀點。
1800年至1950年,歐洲人口由2.03億增至5.47億,歐洲大陸也經歷了巨大的經濟變革、社會動蕩和政治動亂,向其他大陸移民成為歐洲至關重要的安全閥。如果沒有這種安全閥,人口和國家受到的壓力將難以承受。
在這150年間,歐洲人大量遷往拉美、北美和大洋洲。過剩的歐洲農民在新大陸廣袤千里的荒地上找到了耕地或在新興城市從事工業勞動,那些富有野心的冒險家則會在非洲和亞洲的殖民地追名逐利。
戰后數十年時間里,第三世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印度獨立、中國解放、亞非擺脫殖民主義、拉美建國并進行工業化。這些變化推動了人口劇增。從1950年至2050年,非洲人口預計由2.21億增至近18億,亞洲由14億增至53億,拉美則將由1.67億增至8.09億。
未來幾十年人口增長將會更快。2000年至2010年,會有7億青年人進入發展中國家勞動力市場,超過目前工業化國家勞動力總和。在印尼,2.3億人口中有30%不滿15歲。僅僅為了吸收這些新增勞動力,印尼的經濟增長率就需達到8%,而目前印尼的增長率僅及此一半左右。
過去10年的經驗表明,流向發展中國家的建設性投資回報率比流向安然、世通和威旺迪等公司的投資高很多。
未來數年,在人口增長超過經濟增長的發展中國家,社會政治狀況將迅速惡化。因此,今天一些地區尤其是歐洲實行的移民壁壘措施,將會導致前所未有的非法移民潮,而這意味著,隨之而來的是犯罪、腐敗和困苦(據一些人估計,非法人口偷渡的利潤已超過毒品貿易利潤)。長此以往,不穩定將會加劇,乃至爆發戰爭。
不要期望奇跡會出現。不過,以下處方可能有助于緩解災難的發生:
發達國家,尤其是歐洲必須拆除針對發展中國家出口的貿易壁壘,并停止傾銷獲得政府補貼的農產品。
經合組織國家應兌現將每年國內生產總值的0.7%用于對外援助的目標。
發展中國家的外國直接投資額應大幅增加,且覆蓋面應更加均衡。全球發展中國家的外國直接投資中約有80%流入以下5個經濟體:中國大陸、香港、韓國、巴西和墨西哥。過去10年的經驗表明,流向發展中國家的建設性投資回報率比流向安然、世通和威旺迪等公司的投資高很多。
必須更加注重改善發展中國家的管理質量。這些國家的錯誤主要在于政府的腐敗和低效,以及在塑造企業家和創造財富道路上設置的障礙。結果,人們將資金投入發達國家,而不是在本國投資,就像富有的中東人一樣。
歐美必須進一步敞開大門。此舉不只是提高合法移民比例的問題,而且還能增強種族融合的質量。如果應對得當,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都會從中獲得顯著的經濟效益。
這些目標無法一蹴而就。但是,推行此類積極的全球戰略,而不是像目前那樣,普遍采取消極的、防御性和保護主義的戰略,對于世界各國領袖來說勢在必行。否則,他們就有將其公民推向可能延續數十年的暴力、毀滅和分裂時代的危險,重演20世紀上半葉的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