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文斌
各位同學,各位朋友:
我代外表中國解放區青年聯合會,慶祝中華全國學生第十四屈代表大會的勝利開幕。
這次大會是有歷史意義的一次會議,是在中國人民作了主人的地方,在中國學生運動的發源地——古都北平召開的,是解放區學生與國民黨統治區學生的勝利的大會合。特別是在全國人民熱烈地慶祝人民解放戰爭空前的勝利中開幕,使我們感到,中國的前途,中國人民與中國學生的前途,實在是有無限的光明!全國不久就要解放了!美帝國主義與國民黨反動政府在中國的紡治,即將完全滅亡!幾千年來的封建壓迫,一百年來的帝國主義壓迫,將要被我們推翻,這是中國人民的勝利,是中國學生和中國人民一道多年努力奮斗的成果,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英勇戰斗的成果,是中國共產黨及其領袖毛澤東主席正確領導的成果。
對于這個翻天領地的偉大的革命與偉大的勝利,中國學生是有光輝的貢獻的。在三十年前的五月四日,就在我們這個大會所在地——北平,學生們首先高舉反對帝國主義與賣國政府的大旗。學生的愛國斗爭接著便擴大為有工人階級積極參加的各階層的群眾連動。揭開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第一幕。
從“五四”運動起,三十年來,學生運動的經驗是很豐富的。我在這里想說一說其中最基本的一個經驗,就是學生為了革命,必須與工農群眾結合,必須為工農群眾服務。
歷史的經驗證明,毛主席所說“革命的不革命的或反革命的青年之最后的分界,看其是否愿意并且實行同工農民眾相結合”是完全正確的。
對于青年的領導存在著兩條路線:一條是要青年脫離工農輕視工農,這樣就便于訓練青年成為帝國主義、封建主義與官僚資本主義的奴仆,便于分化青年與人民群眾的團結、便于分裂和破壞青年運動,便于鎮壓人民和青年的革命運動,這是國民黨反動政府的路線,它通過康澤、朱家驊、陳雪屏、胡適之流來執行的。
另一條路線是:要學生與工農結合,為工農大眾服務。這是中國共產黨的路線,是三十年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各個時期中廣大的革命學生所走的道路。例如“一二·九”運動就是這條道路的一個實踐,“一二·九”運動的重要意義不僅在掀起了救亡運動的高潮,而且提出了“到農村去”發動廣大學生與農民結合,并發揮了傳播革命理論的橋梁作用,特別在抗日戰爭中,參加“一二九”運動的大批同學,脫下學生裝,在延安、在華北、在山東、在廣東、在華中參加了人民軍隊及根據地革命建設工作,和工人農民一道在敵后堅持游擊戰爭,建設新民主主義的解放區。其中特別著名的例子,如參加“一二·九”運動的曾生同志成為東江縱隊的創造者,北平“一二·九”學生領袖之一黃敬同志則是冀中抗日根據地主要建立者之一。在解放區學校里,從國民黨統治區進來的學生和解放區內的學生和新生長的工農知識分子結合在一起,養成了為工農群眾服務的觀點,許多學
生都親身參加了土地改革、勞動生產運動,和各種戰爭中的服務,和工農群眾完全結成一體,這種教育的效果,已經得到了充分的證明。因此,三十年來一部學生運動史可以說就是一部知識分子走向與工農群眾結合的發展史。
為甚么一定要和工農結合呢?為什么一定要為工農群眾服務呢?很簡明的道理是:工人農民在數量上說占全國人口的百分之九十;在質量上說是一切社會財富的創造者;其中工人因為代表著最進步的生產力,所以是中國革命的領導階級,農民因為占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使出是中國革命的主力、離開了工人農民,就沒有了中國革命,也沒有了中國。
有人承認要為國家服務,為社會服務,但不愿為工農服務。可是為國家服務,究竟是為什么國家呢?為社會服務,究竟是為什么社會呢?在目前的中國,國家和社會的主體,或者是工人和農民,或者是帝國主義者、封建地主和官僚資本家。難道除此以外,還有什么旁的主體嗎?難道我們不為工人和農民服務,還替帝國主義者、封建地主和官僚資本家服務嗎?
又有人愿意為人民服務,不愿為工農服務,要知道人民群眾主要的就是工農,除了工農以外,還有什么廣大的人民群眾可言?
學生和知識分子從來就不是一個獨立的社會力量,因此,從來也就沒有所謂既不與反動的統治階級相結合又不與勞動人民相結合的獨立的學生運動或知識分子運動。從來的學生和知識分子就只有兩條路可走,或者是為反動的剝削階級服務,或者是為被剝削的勞動人民服務,除此以外是沒有第三條路可走的。
怎樣和工農群眾結合呢?怎樣為工農群眾服務呢?
我們在學校里讀書,首先要弄清為誰學習?為什么學習?我們應當確立學習的目的,就是為了要很好的為工農群眾服務而學習,就是為了很好地建設新民主主義國家而學習。固然,學習也是為了自己的進步,為了自己增長知識。但是這種求進步長知識的要求,只有和人民的利益,工農群眾的利益相結合的時候,才能發揮最大的力量。就是說為了要很好地而不是很壞地為人民服務,為工農服務,所以我們就要學習,就要有如識——政治、經濟、文化、科學等一切現代知識。沒有如識,或知識不足,是不能很好地為人民船務,為工農服務的。
“和工農群眾結合,為工農群眾服務”這句話,說是容易,但做起來,是不容易的。這是一個嚴重的思想革命,要經過不斷的思想斗爭的過程。因此,我們要下很大的決心放棄對工農群眾的“優越感”,虛心向工農群眾學習,經常關心工農群眾的生活,了解與熟悉工農群眾的情況,培養自己具有革命的人生觀和世界觀,這樣我們才能夠和工農群眾結合起來,為工農群眾服務。
我們大部份同學,都有很高的熱情,愿意和工農群眾結合,為工農群眾服務的,但是這里存兩種結合的方法,一種是站在群眾之上的恩惕方法,無論是救苦救難的耶蘇式的,或是打抱不平的俠客式的,都自己認為是解放工農群眾的救世主。用這種態度去和工農群眾結合,結果一定格格不入。我們是我們,工農還是工農,好像浮在水上的油一樣,還呆沒有結合起來。我想起一個故事:有一位很熱情的同學,向工農群眾講得舌敝唇焦,但是群眾聽不懂,話沒講完人都散了,他生氣地罵著說:“老子給你們服務,給你們民主,你們卻不要。”當然,這樣來和群眾結合,是一定不會成功的。
現在我又想起另外一個故事,它可以說明另一個和工農業群結合的方法,這就是廣東海陸豐的澎湃同志和農民結合的故事。澎湃同志過去是大學生,家里是地主,他下了決心為工農群眾服務,向工農群眾宣傳,但是群眾卻不理他,不聽他的話。他回去以后并不灰心,經過了仔細的研究以后,他就脫下學生服,改了學生腔,深入農村與農民生活在一起,農民受地主剝削的苦痛他體會到和他的苦痛一樣,并和農民在一起討論如何解除這個苦痛。他在農民之中和農民溶合在一起,農民——他自己也在內——感覺到并發揮了“自己救自己”的偉大力量。這種方法就是真正和工農結合的方法。澎湃同志真心和工農結合了,所以他受到群眾的熱烈愛戴。成了中國農民運動的初期領袖之一。現在澎湃同志是犧牲了。但是澎湃同志和工農群眾結合的精神,將來永遠是我們青年學生
和一切知識分子的榜樣與模范。
同學們,我們希望各位在學習中,要有這樣的為工農群眾服務的觀點,要準備下決心到工農群眾中,到戰斗中,到實際工作中去鍛煉自己成為自覺地為工農服務的戰士,真心和工農群眾結合起來。
學生和工農群眾結合,為工農群眾服務,這是學生運動的唯一正確的方向,我相信全國學生代表大會一定會本著這個精神,研究并制訂在學習中、工作中如何實現的方法。那么,在大會以后,我們的學生運動,對于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斗爭,對于新民主主義國家的建設工作,將會有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