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今
去年“五四”,中國共產黨晉綏分局發出建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的指示后,一廠在黨支部與工會的領導下,建立了青年團。
集體立功
五月到十月,全廠掀起了立功運運的大熱潮,四個青年團員被選為“功臣”,六個團員得到了表揚,三個青年小隊,在青年團員帶頭下,對整個生產運動,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第一小隊(機工股)共有十三個隊員,內有四個團員。皇甫山正為團的小組長,同時被選為小隊長。他們在立功運動中建立了保管工具的制度。過去工具很零亂,上了工,許多人因為找不到工具,耽誤很多時間。青年小隊就把公用的工具如壓板螺絲,劃針油壺等集中到一起。由隊員輪流負責擦洗,對工作幫助很大。他們還保證了大軸不缺油,節省了一丈多擦機布、二十多斤油和十幾斤土堿,并經常在休息時間打掃工房。
第二小隊(鉗工股)共有十五個隊員,內有四個青年團員,小隊長是共黨黨員。當時人民解放戰爭的前線向后方勤務部要一定數目的槍榴彈筒,時間很短,后勤認領無法完成,也不準備完成。這個消息被青年團團員知道后,就自動要求加工,他們并幫助別組進行突擊,犧牲了午睡和下午休息時間,加工一百八九十小時,終于提前完成了任務。
翻砂組煉青銅,在青工共同努力下,改造了化銅爐,使化銅數量提高了,損失減了二分之一。三個青年小隊都集體立了功。
領導學習
在工會的領導下,全體工人按文化程度高低分編了四個班,學國文、算學及政治等課。為了了解青工的政治水平,青年團舉行了一次政治常識測驗,由于過去的教育很差,許多極普通的常識,青工們還不了解,如問工廠是誰開的,有的答是廠長協理員工會主任開的。問為什么開工廠都不知道。青年團就根據這些具體問題,對團員及一般青工進行了教育。提高了大家的學習興趣。
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
團的小組會,經常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來幫助團員進步。李信入團后和別人不團結,交團費還要小組長去向他要,團內分配的工作不執行,不發展團員,青工茹增業想要求入團,向他徵求意見時,他不但不給以幫助,反而說:“你有什么缺點,自己還不知道。”對師傅也經常很不尊重,在青年中講怪話,偷吃了別人地里的西瓜不承認,放哨鬧壞了鑼也不承認。大家對他提出意見,各小組一致要求給他警告處分。他承認錯誤,訂出改正的計劃以后,有了進步。皇甫山正在幾次的立功和表揚后有些自大、一次車床上夾了紙,一次車上的皮帶斷了,師傅問他,他就懷疑師傳說他鬧壞了,就發脾氣,和師傅吵架,鬧著說不干了。引起大家的不滿,開會批評后,他在團小組會上,團支部會上,股務會上都作了檢討,因為他檢討得很誠懇認真,檢討以后對師傅很尊重,所以大家對他的印象又改好了。
團員們并以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武器,推動了成年工人和師傅們的進步。過去有些青工對師傅不敢提意見,一開會成年談話多,青年很少講話。現在一開會就是團員帶頭對有缺點的工人提出批評。大家認為對師傅應該尊重,但提意見也有顧慮,如評津貼分數時,一個師傅原為九十六分,津貼七十二斤小米,但他的技術沒有那么高,團員們就提出意見,下了三分。團員樊林每次發表意見都很公道正確,能分清是非,大公無私,得到大家的擁護。
幫助非團員進步
團員們還經常幫助非團員的青年進步,如鞋工賀登友不聽廠長的話,也不接受別人批評。王開光就去幫助他,他稍有進步,王開光就寫稿在黑板報上表揚。他有些自力了,王開光又寫稿提出批評,使他得到正常的發展。王開光還幫助了衛生員劉如貴,他先徵求別人對劉有什么意見,再去找劉如貴談。后來在團的小組會上通過準劉如貴入團,但是提到大會討論時,因為劉如貴對病人不耐心,沒有通過,王開光又幫助他克服了這個缺點,最后劉如貴終于被通過入團。
團員在工作中教育了一般青工,也教育了自己。現在已有兩個團員加入了共產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