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德勝
哈市兒童團是從一九四七年“四四”兒童節開始普遍建立的,到現在兩年中間,有了很大的發展,也走過一段灣路。
起初我們對兒童團的性質,它的活動內容,兒童們需要什么等問題,沒有明確的認識,搬了很多青年工作中及土地改革中的方式方法到兒童團里。在組織上,先對入團條件沒有規定,只要自愿就可入團,組織龐大不起作用;沒辦法就又關起門來,很多兒童被開除團籍,把兒童的天真活潑,頑皮,看成是成年人的思想作風問題。在學習上,也是生硬的理論,不能適合兒童的特點和需要。因此,團在兒童中沒甚影響,團員對團也沒有興趣,有的要求退團。
青年團成立后,兒童團由青年團領導,逐漸地明確了工作方向,使工作慢慢開展起來。
據我們的經驗,兒童團應是一個教育兒童的組織。入團條件,只要能用功,不打人,不罵人,服從團體紀律,積極參加學校的活動,自愿要求入團就可以。兒童團員的條件應放在好學生,好孩子的水平上。入團之后要逐漸提高兒童的愛人民,愛新中國,愛毛主席,愛勞動,愛科學的思想,培養其勇敢,真誠,活潑,積極,創造,特別是集體主義的精神。對兒童的要求和培養,應和青年不同,兒童團需要活潑愉快,有趣的活動方式,不過高的強調思想作風,也不旋過于要求他們在同學中起骨耕作用。
在兒童團學習內容上有了改變。正陽南校,在課堂上學注音符號,大家學不好。兒童團的學習就配合正課,將注音符號編成歌來學,團員學會后到班上也教會了同學。以前該校低年級下課出來就打鬧,揚土玩,兒童團員下課后,就將團日游戲的玩法,教給人家玩,于是下課后也不打鬧了,學校秩序也好了。道里區兒童團班行野游,使久居大城市的兒童接觸一下大自然,在野外出行歌詠競賽,抓蝴蝶,采標本,打球,使兒童在課堂上所學的自然課,與實際結合。正陽南校也找自然老師講些“爐蓋遇冷為什么炸”等自然常識,輔助學校功課。北新小學兒童團組織課外自學小組,編組的原則為學習好的與壞的配合,大家在一起研究疑難功課。有個團員以前甚么課程都平常,甚至不及格,但經過團的教育,他的學習進步了,筆記整理得清楚,課程成績都有八九十分,由于他,推動了全組。另一個落后組,把他請去當研究委員,也把那個紐帶了起來。該校還組織故事會,在會上老師講,團員講,同學也講,推動了大家看書的情緒。由于這些活動,影響了非團員都熱烈要求入團,甚至連兒童的爸爸媽媽也經常打聽自已孩子入團了沒有。
兒童團新的工作與學習,使大部份老師,都認織了兒童團,都很關心認真的來領導兒童團,學校當局也都把領導兒童團的工作作為行政工作的一部分。兒童團的工作,幫助了學校的學習。北新小學開學時秩序很亂。大家也不服從自治會主席的領導,開會時老師在場還好,一出屋會場就嗡嗡起來,但經兒童團起模范作用以后,學校普遍的秩序都好了。尊師愛校運動中兒童團起的作用更大,在這運動之前,兒童團就在小組會上討論:“老師教我們為誰,我們對老師的態度應該怎樣”等問題;以前同學們喜歡給老帥起外號,老師在前面走,同學在后面比劃。在尊師愛校運動中,都把老師請了去,賠不是,給老師唱歌,講故事,老師們也講、唱,會場情緒異常高。老師感動的說:“我們今后一定要用比以前還要大的力量來教你們。”
現在吸收團員入團,各校都展開了。兒童可以根據我們新的入團條件和標準,以自愿為原則向本級小組長報名,經過本級同學討論通過即可入團。改掉了過去反復討論批準的麻煩手續。入團儀式也搞的很活躍,如安廣小學在入團式上,舊團員給新團員帶花,使新團員感覺自己很光榮,并且以后要努力。也有的學校召開茶話會歡迎新團員入團。
現在兒童團已有很大的發展,十二月末團員已增至一萬二千余名,占學生總數的百分之二十八弱。團在同學里面受到擁護和愛戴。馬家區小學入團式上,有的同學說:“我這回才知道兒童團是個好孩子的組織,我得參加。”各校黑板報上也反映著兒童這種熱烈的情緒,太古小學黑板報上有個小學生這樣寫著:“兒童團,真正好。好同學往里跑,入了團還不算,更要努力作模范,我為什么沒入團,,因為毛病還不少。下決心努力干,我也要參加兒童團。”
總之,兒童團已逐漸成為兒童自己的組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