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耘
沒有正確的政治觀點,就等于沒有靈魂。毛澤東
談起突出政治,我吃夠了政治不掛帥的苦頭,也嘗到了突出政治的甜頭。在實際工作中,我體會到突出政治真是一切工作的根本。不突出政治,就不能正確處理社員個人、集體和國家的關系,許多矛盾就會糾纏不清,群眾積極性就不能真正調動起來。
一九六二年,我頭次當生產隊長。當時我想,搞生產就得狠抓生產,要多打糧食就得多搞肥料。由于不突出政治,社員生產勁頭就不高。那時,正當夏季農忙時節,勞力少,活路緊,正需要大家賣力氣干活的時候,有的人卻嫌工分低不積極勞動。怎么辦?我看到別人采用長工分的辦法,出勤率高,我也照著辦了。工分一提高,有的人一天掙的工分,頂上四五個勞動日,這引起了部分社員的不滿。我又往下降工分,社員更是意見紛紛,互相鬧不團結。這年隊里要出三十個人去修河,活累時問
緊,怕他們不好好干,就買肉買酒送上工地,一個月的時間就花費了好幾百元。當時盡管我們采取了高工分、高補助、高待遇的辦法來刺激社員的勞動積極性,但效果并不大,生產仍然上不去。我思想上很苦惱,覺得自己辛辛苦苦,真是吃力不討好。
一九六四年,黨號召大學解放軍,接著又學大慶,學大寨。我仔細學了這些單位的經驗,特別讀到周明山活學活用毛主席著作、艱苦奮斗改變南柳面貌的事跡,我深受教育。我發現過去千條萬條,我在哪一條上都動了不少腦筋,就是沒有在突出政治、活學活用毛主席著作上動腦筋。我口口聲聲說要依靠貧下中農,就是沒有突出政治,發揮人的因素,真正從政治上依靠貧下中農。這怎么能把生產搞好呢?毛病找到了,打這以后我大抓學習毛主席著作,工作就開始變樣。學習毛主席著作,社員和青年的政治覺悟提高了,對問題的看法也不同了。我們這里有個歷史上留下來的老習慣,每年插秧雇人,一個工就要四五元,還得管吃喝,光插秧一項隊里每年就得開支三千多元。一九六四年,我和一些干部都開始認識到,這不合毛主席指示的自力更生的精神,應該立即取消雇人。但有的干部擔心秧插不好,誤了大事。于是我又按照毛主席的指示,有事找群眾商量。一天開了三個地頭會。一說,大家都贊成不雇人。老年人說:“就是脫一層皮,掉二斤肉,也要自力更生。”年青人表示一定要在干中學,掌握插秧技術。就這樣我們打破了老規矩,靠自己插秧了,三十多個青年都學會了插秧的技術。自力更生的精神大大教育了社員。以后我們又以階級和階級斗爭為綱,狠抓了兩種思想、兩條道路斗爭的教育,把社員的生產積極性更充分地調動起來了。在這個基礎上,我們抓了農田基本建設,開展了科學試驗,采用了許多新的技術措施。結果,就在開始學習毛主席著作以來的兩年內,我們的生產發生了大變化,一九六五年畝產達到了一千一百多斤,比前幾年的五百多斤翻了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