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人民要有深厚的階級感情,對革命事業要有高度的責任感一九六二年冬天,蘭考車站上,北風吹,大雪飄,蘭考災民擁擠在候車室里……。焦裕祿帶領縣委委員們來到火車站,他沉重地說:“同志們,你們看,他們絕大多數人,都是我們的階級弟兄,是災荒逼著他們背井離鄉的。我們不能領導他們戰勝災荒,應該感到羞恥和痛心。”同志們都沉默地低下了頭。“吃別人嚼過的饃沒有味道”要戰勝災害,必須照毛主席的指示辦事。首先了解災害的來龍去脈,然后才能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部署。焦裕祿決心親自去掂一掂蘭考的“三害”究竟有多大份量,他帶頭下鄉去查風口,探流沙。
沒有抗災的干部就沒有抗災的群眾焦裕祿組織縣委委員們學習毛主席著作,又回憶了蘭考的革命歷史。他說:“蘭考這塊地方是革命先烈用鮮血換來的,難道我們就不能在這里戰勝災害?”一連串的階級教育和思想斗爭,使縣委領導核心在嚴重的自然災害面前站起來了。甘當群眾的小學生“從群眾中集中起來又到群眾中堅持下去,以形成正確的領導意見,這是基本的領導方法。”焦裕祿牢記住毛主席的這個教導。他經常住在老貧農的草庵子里,傾聽群眾要求革命、要求“翻身”的呼聲,群眾的智慧,更加堅定了他戰勝災荒的信心。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韓村的精神,秦寨的決心,趙垛樓的干勁,雙楊樹的道路”這就是毛澤東思想哺育下的貧、下中農革命精神的好榜樣。一九六三年九月,縣委召開全縣大小隊干部會。會上,焦裕祿請這四個隊的代表上主席臺,大張旗鼓地表揚他們的革命精神,號召全縣學習這四個樣板,向“三害”展開英勇的斗爭。
建設社會主義的新蘭考焦裕祿帶領蘭考人民一起勞動、戰斗,終于扭轉了蘭考的局勢,使那起伏的沙丘“貼了膏藥,扎了針”,使那滔滔的洪水乖乖地歸了河道,使那幾輩子不長草的老堿窩,長出了碧綠的莊稼。蘭考的面貌正在起著翻天復地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