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承
無論做什么事,首先都要確定目標。從事發明和革新,當然更不能例外。倘若目標不明確,是不可能取得成果的。
在工作中選擇目標
茫茫世界,紛繁錯雜,應該從哪里選擇目標呢?有些人覺得,這是個難題。其實,最聰明的辦法是從你的工作中尋找,從點滴做起,這樣做成功的可能性就比較大。許多人熟悉的松下幸之助,就是結合自己的工作,從發明、改革雙頭插座和自行車車燈等出發,經過幾十年不斷搞發明、革新,終于使起先只有幾個人合伙搞的小作坊,發展到今天松下電器公司這樣大的規模。制造馳名世界的派克鋼筆的那位派克,原先也只是一家鋼筆店的小伙計,他最初只不過是把蠢笨難看的圓筒形筆桿改為美觀引人的流線形筆桿。以后又不斷在其他方面進行發明、革新,終于使這種筆在世界上享有聲譽。
那么,如何在工作中選擇目標呢?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怎樣使工作提高效率?”
“怎樣使產品使用更方便?”
“怎樣使產品更美觀大方?”
“怎樣使產品更不容易出故障?”
“有沒有更好的代用材料?”
“能不能降低成本?”
“產品是否有別的新用途?”
…等等。長筒靴的改革即是突出的一例。
長簡靴原是一種穿起來不透氣,使人感到發悶的靴子。當它內外溫差較大時,里面常是濕漉漉的,穿上既不方便,又不舒服。許多年前,日本一個名叫荒井的魚店店主,由于經常穿著長簡靴在冰上走來走去,他甚至到冬天還患腳氣。“能不能使靴里面不濕呢?”這就必須解決它不透氣的缺點。他抓住了這個目標,開始從膠鞋的制造方法進行研究,終于設計和制造出前后有透氣孔的靴子。
另外,在捕鯨船上工作的西川,也常常需要穿著高達大腿的長靴。這樣當他屈膝工作時,就感到非常不便。抓住這個問題,他經過努力,設計出膝部有蛇形管的長簡靴。
還有一個名叫野口文雄的人,他注意到膠靴后跟容易磨損,于是,想仿照皮鞋,在鞋跟釘個釘子。可是膠靴很難釘釘子。該怎么辦呢?他反復琢磨,終于想出,在把橡膠澆入模內加硫時,將帶有螺旋狀的一種鞋釘埋在里面。
從以上事例可以看出,只要結合實際,找準一個個具體的目標,并努力加以突破,就很有成功的希望。
值得指出的是,一些參加工作時間較長的人,往往由于對自己和周圍的工作非常熟悉,司空見慣,就容易安于現狀,懶于動腦筋,以致想不出有什么方面需要改進。而參加工作不久的人,由于初來乍到,有時反倒能發現一些問題。可是這些人又往往會想,自己什么都不熟悉,何必冒“傻氣”。這兩種情況,都非常有礙創造,革新。如果大家都能認識到工作總是需要不斷改進的,并同心協力,仔細認真地觀察和研究工作中的各個環節,深入思考,勇于探索,那么一定會發現需要發明、革新的目標,有志者均可大有作為。
在身邊尋找目標
有人會問:在自己的工作范圍之外,是否也能搞發明創造呢?回答是肯定的。那么往哪里去找目標呢?就在自己身邊找!人生活在社會中,有各種各樣的需要。為了更好地滿足這些需要,就要有許多發明和創造。而且,發明創造不一定是什么高深難辦的事。更何況天下事難不住有心人。就有一位普通的家庭婦女,曾成功地搞過一項許多人意想不到的小發明。
她是一位母親,兒子患病住院,她在床邊看護。忙的時候很忙,沒事干的時候,腦子里胡思亂想,甚至想到:“這孩子萬一死了的話,我將怎么辦……”一天,她閑下來讀了鄰床病人一本有關指導發明的書,讀后猛然醒悟,與其沒事胡思亂想,自尋煩惱,不如想一些改進看護病人的點子。于是她考慮:“怎樣才能使毛毯暖和些呢?”“體溫計夾在哪里好呢?”“冰袋下面放毛巾好呢,還是不放好呢?”結合自己的看護,她想了許許多多。這樣,首先就把她從煩惱中擺脫出來。一次,她看到兒子必須勉強側起上半身用麥管喝牛奶,心里很難受,想到“如果能讓他躺著喝多好呀。麥管能彎就好了。”根據這個想法,她買了一根橡皮管。橡皮管能自由彎曲,這樣兒子就能躺著喝了。可是一用,便發現它的缺點:橡皮管不但有味,清洗起來也不方便。她只得開始想新點子。無意中她看到自來水管上有一節蛇管,能自由彎曲,便要在吸管上安一節蛇管形的東西試試。最后,在制造技術上經過別人的協助,終于制成了帶蛇形管的吸管,還獲得專利。她兒子的病也經過精心的醫治和護理而痊愈了。
發明者就是這樣的,他們是有心人。日常生活中許多人們看不上眼的事,但是他們卻能夠發現問題,抓住不放,最后終于有所創新。例如,吃廣柑,它既不象香蕉、桔子那樣能用手剝皮,也不象蘋果,鴨梨那樣能用刀削皮。人們習慣的做法是十字切兩刀,切成四塊來吃。這樣做,難免要流下一灘柑汁水,既可惜,又不方便。最好能做到只切外皮,不傷內瓤。可是說來容易做來難。由于皮厚又硬,稍一用力,就止不住順勢切到瓤內。有人便利用西洋水果刀后跟的直角處來切。這樣,刀子不會直插入瓤內,的確是個聰明的辦法,但使用起來有點別扭。于是,又有人利用這個道理,設計出如圖所示的鴿子形切刀。這是非常簡便而巧妙的設計。“鴿子”用塑料片制成,喙部象刀子那樣做成尖的,很容易切入柑皮內。肚子則做成鼓鼓的,頂在柑皮上防止喙部刀口切得太深,又調節切入深度。這種“鴿子刀”制造方便,成本便宜,深受歡迎。
要量力而行
搞革新創造固然需要熱情與雄心,但也切忌好高騖遠,脫離現實。選擇目標要考慮自己的實際能力和具備什么條件。常有人忽然想起某個方案,自以為非常好,不加思索,不研究會有什么問題和困難,不從自己的實際條件出發,就急忙拋出去要求得到承認和采納。當遇到不同意見時,不傾聽別人的意見是否有道理,還一味責難別人不識貨或壓制他,這樣做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
舉個例子來說,許多人都想到,“電視屏幕的映象太小了,如果能放大到象電影那樣該多好。”有人就跑來說:“我行。不過得你們出資金、設備和技術力量按我的方案去做。”但如果問他:“你以前裝過幾臺電視機?”他可能會說:“我不大懂這方面的知識。”對這樣的人,他的目標選得太大、太遠了,很難取得成功。一切有志于發明、革新的人,必須腳踏實地,根據自己的能力和情況,選擇適合的目標刻苦努力。
目標確定以后,就要圍繞這個目標,廣泛收集資料。例如你想改進墨水瓶,那么你必須收集各種各樣的墨水瓶,進行比較研究。不僅如此,你還應該收集其他如藥瓶、化妝液瓶等等各種盛液體的瓶子進行研究,甚至連它們的制造方法也得知道。只有這樣,才能創造出比以往更好的產品。如果連這些要求都做不到,那么這個目標對你來說是不能勝任的,最好換個目標。
“發明的題目要選擇自己能夠做實驗的。”這是成功者的經驗之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