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勇
編輯同志:
我們是回鄉不久的高中畢業生。回鄉后發現我們生產隊的少數干部作風不正派,他們到處拉關系,慷集體之慨,吃喝送禮,變相賄賂,以至化公為私、徇私舞弊。我們經過調查屬實,向他們提出了誠懇的批評。沒料想“龍顏”大怒,他們不僅拒不接受批評,還給我們扣上“妨礙安定團結”的大帽子。我們向上反映,大隊干部也婉轉地偏袒他們,讓我們“別捅婁子”;個別社員也勸我們說:“別惹是非啦!睜一眼閉一眼算了,誰不知道‘維人一條路,惹人一堵墻呀!”我們很苦惱。難道批評干部的不正之風就會“妨礙安定團結”嗎?
江蘇郁華、畢信、殳玉
郁華、畢信、殳玉同志:
開展批評會“妨礙安定團結”嗎?這要作具體分析。依我看,也會,也不會。倘若批評的方向、方法不對頭,不是從團結的愿望出發,搞片面夸大、無限上綱、以勢壓人,或者是圖報復,泄私憤,利用批評達到個人的某種目的,這當然會把事情弄糟,會妨礙安定團結。
但是,從你們的來信看,卻是另一種情形,你們幾個青年人對不正之風看不慣,誠懇地予以批評卻得不到支持,還被扣上“妨礙安定團結”的帽子,這是很不公平的。目前,在一些地方,一些單位很難開展批評;特別是對某些干部的不正之風更難批評。你們提出的問題是有普遍性的。
我們當然要維護安定團結,它是我們事業取得勝利的一項基本保證。但是,講安定團結,決不是搞沒有原則的、是非不分的一團和氣,更不是用以維護某些人的私利,遮掩不正之風。試想,象你們生產隊的某些干部那樣,化公為私,侵蝕集體經濟、吞占社員的勞動成果,如不批評制止,怎么能出現真正的安定團結的局面呢?壓制批評,或者捂著蓋著,問題只會越積越多,越發展越嚴重,只會使矛盾復雜化。用扣帽子來壓制批評,也許一時在表面上鴉雀無聲,可是人們當面不說背后說,臺上不說底下說,嘴里不說心里憋氣,這種表面上的“安定”豈不是孕育著更大的不安定嗎?群眾“氣不順”,一有機會就會大爆發的。只有通過批評,弄清是非,解決矛盾,才能把思想重新統一在正確的原則基礎上,建立起新的團結關系,實現真正的安定團結。
把批評不正之風說成是“妨礙安定團結”,這不僅是對我們黨強調的安定團結的曲解,也是在用歪理拒絕批評,壓制批評。
粉碎“四人幫”以來,我們黨帶領群眾在各條戰線都取得了重要的成就。但是,也應當看到問題還不少,人們都很關心的社會風氣、社會治安還沒有得到根本好轉,這和我們的黨風沒有根本好轉是分不開的。最近報上揭發的于天章詐騙案就說明了這個問題。為什么詐騙犯這類壞人能混跡社會為所欲為,在我們黨政機關內招搖撞騙呢?其中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有些干部、黨員(特別是掌權的領導干部)黨風不正:辦事不講原則,利用職權徇私舞弊,喜歡吃吃喝喝,拉拉扯扯。案犯就投其所好,拉你下水,最后同流合污。
黨風問題是關系著黨的生死存亡的問題。可以說,不正之風的問題不解決,就無法建設高度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就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起廣大人民群眾投身四化建設的積極性,因此,也不會出現真正的安定團結的局面。批評不正之風,是有利于鞏固和發展安定團結的,也是對搞不正之風的干部的真心愛護。
運用批評這個武器,糾正各種不良作風,是我們黨的好傳統。當然,實行起來也并不那么容易。這除了要準備遇到一些被批評者的阻力(包括利用職權打擊報復、給批評者“穿小鞋”等)外,還要擯棄那些“你好我好,一團和氣”的陳腐的處世哲學的影響,動員群眾一起與不正之風作斗爭。
要看到,我們黨是有決心,也是下了很大氣力清除自己身上的灰塵的。為了維護黨在群眾中的威望,為了維護人民的利益,為了維護真正的安定團結,我們青年應當當好黨的哨兵,勇于批評種種不正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