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慰天
潘光旦《優生原理》讀后
潘光旦先生是中國最早的著名優生學家,年輕時曾在美國學習生物學、動物學、遺傳學、優生學、人類學等。一九二六年回國后,他先后在上海光華大學、北平清華大學、昆明西南聯合大學等,長期從事有關優生學的教學研究工作,直到全國解放為止,目的主要是為了從生物遺傳品質方面提高人口質量。新生事物難免不受到人們的誤解和非難,年輕的優生學更是這樣。潘先生在這種情況下還是為創建中國的優生學作出了貢獻,影響很大。他同時也是有名的社會學家。
《優生原理》是潘先生生前若干重要譯著之一,是他長期從事優生學教研工作的最后結晶。一九四八年全國解放前夕才由上海觀察雜志社作為《觀察叢書》正式出版。最近又由天津人民出版社作為《社會學叢書》重刊發行。我是四十年前潘先生在昆明西南聯大主講優生學、中國儒家社會思想、西洋社會思想等課程時在班上聽講的學生之一。四十年來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但老師當年諄諄教導的情景,還是歷歷如在目前。最近見到這本重刊的《優生原理》,格外興奮,很快就重讀了一遍。
本書共約二十萬字。除自序外,共有八章:性與養、本性難移、流品的不齊、流品的遺傳、自然選擇一——死亡、自然選擇二——生殖、人文選擇一——戰爭之例、人文選擇二——宗教之例。前七章主要是編譯的,后一章主要是著述的。
優生學其實不屬于社會科學,而屬于自然科學,具體說,主要屬于生物學、遺傳學。依照生物遺傳規律,一方面,同類生物的每個個體總是差不多的:“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另一方面,同類生物的每個個體又總是不完全一樣的:“一娘生九子,九子九個樣”。各類生物的品種,通過個體的生殖和死亡,通過自然選擇和淘汰,不斷演變。這種演變也多少間接受到社會因素的影響。根據這一生物遺傳規律,人們已在農、林、牧、漁等業中,日益注重選擇優良品種,淘汰劣等品種,以改進生產,為人類服務,并已不斷取得重大成就。人類本身同樣是生物,是其中的高等動物,而并不是神或神造的人,所以也應當根據這一生物遺傳規律,不斷提高人口質量。
每個人的成長都離不開先天遺傳與后天環境兩方面,即性與養兩方面。但性比養更為根本。一個先天遺傳有嚴重缺陷的兒童,很難培養成為有用的人才。而一個先天遺傳比較優秀的兒童,培養起來便可事半功倍。
性或先天遺傳主要取決于人體內的種質。每個人體的體質細胞,最初都是由種質決定的,其后日益分化成為血液細胞,肌肉細胞、神經細胞等。種質則始終在人體內保持著不分化的狀態,只發揮遺傳功能。體質細胞不斷隨著人體的死亡而死亡,而種質卻可以通過人體的生育后代而綿延下去。就一個種族說,這種種質好比一個水系,源遠流長;又好比一棵大樹,萬古長青,根深葉茂。外界的勢力,例如氣候、食物、疾病、各種毒素等,一般只能直接影響人體的體質,而不能直接影響人體內保持著不分化狀態的種質,從而使下一代子女也發生相應的變化。法國動物學家拉馬克的后天獲得性遺傳說,經過爭論,終被擯棄。父親是大學者,兒子還得從頭學起。中國婦女過去穿耳孔、裹小腳,也不見遺傳。在加強營養和鍛煉的情況下,人的體質可以得到改進,但是,不能因此就可以忽視人類種質的改進。
每個人獲得的先天遺傳或種質總是不完全一樣的。所以,人們在體格、心理等方面都存在流品不齊的現象。而且這種流品的不齊有一定的規矩。例如身材,不高不矮的較多,較高較矮的較少,極高極矮的更少。又例如智力,中常的占大多數,上智與下愚都較少。如果根據這類統計畫一條曲線,這條線便是中間隆起、兩頭坡下的,象金字塔。這在統計學上叫做變異性曲線。被統計的人數越多,這條曲線便越正常,越標準。每人的流品不齊,甚至同父同母的兄弟姐妹,流品也不齊,這是因為每人所獲得的種質,都是父母雙方原有種質的新的集合。好比玩橋牌,每次都把五十二張牌平均分發給四個人,但每次分發的結果都是新的集合,都很難完全一樣,一般中常牌居多,特好或特壞的牌都越少。
但每個人所獲得的先天遺傳或種質總是會再遺傳給他的后代的。身高的人的子女多半高些,身矮的人的子女多半矮些。聰明人的子女一般較聰明,愚蠢人的子女一般較愚蠢。
人口中每個人的婚姻、生殖、死亡等情況不可能完全相同。有人早死,有人長壽。有人早婚子女多,有人遲婚子女少,有人不婚或婚而不育。據人口學者發現,在近代許多國家中,上一代人口中各人對于下一代人口的貢獻,大體為以下情況:上一代的四分之一貢獻下一代的二分之一,二分之一仍然貢獻二分之一,其余四分之一毫無貢獻。前兩部分人口或多或少被選擇,后一部分人口則被淘汰了。在這一選擇或淘汰過程中,既有自然因素起作用,也有社會因素起作用,情況極為復雜。但無論如何,全人口在先天遺傳或種質方面的質量,因此很有可能會發生相應的變化。
這種變化正是提高人口在先天遺傳或種質方面的質量的根本途徑。青年男女選擇婚姻對象時,首先應要求對方在先天遺傳方面沒有問題。凡有神經病及各種嚴重遺傳病的人,一律不得結婚生育子女。
總之,按照優生原理,除注意個人進步、社會進步外,更要注意到種族進步;除注意后天環境的培養外,還要注意到先天遺傳的選擇。這對于國家民族及其經濟文化的發展前途,關系極為密切。潘先生首先在中國大膽開創有關優生學的教學研究工作,是有深遠意義的。
不幸的是,在我國近數十年內,這樣的優生學及其原理,曾遭受嚴重的誤解,被認為是反動的學科,人們不敢問津,而且談虎色變。歷來反對優生學的主要借口如下:
一、優生學為剝削制度辯護。這是誤解。剝削制度在歷史上的發生和發展,都是社會經濟方面的原因造成的,而不是生物方面的原因造成的。社會經濟方面階級的劃分與生物方面流品的不齊,決不是一回事。雖然剝削階級不顧上述事實,胡亂利用生物方面流品不齊的原理,為剝削制度說教,說什么剝削者比被剝削者聰明能干等等,這是階級的偏見,不是優生學本身的過錯。優生學一再論證:不少被剝削者實際上非常聰明能干,只是他們的才智大多不幸被埋沒了;而剝削者的后代中也常出現“坐享爺娘福”的蠢才。為富不仁,為仁不富,剝削者往往是比較蠻橫、殘暴、狡猾的,這種品質應當歸于淘汰之列。
二、優生學輕視婦女解放運動。這不是事實。在人民群眾中,幾千年來比男子遭受更多壓迫剝削的婦女,應當求得解放。優生學只是認為要正確對待婦女解放運動,不可因此抹煞男女性別這一明顯的客觀生物現象。不可把女子看成男子,猶之乎不可把男子看成女子。承認這種差別,并不等于同時肯定男尊女卑。忽視這種差別,也并不等于同時就真正有了男女平等。實際上男女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正好分工合作,各盡所能。鄙視生育子女的工作是不對的,要求婦女放棄這一工作也是不對的,要求婦女除生育子女外還要和男子干同樣多的社會工作恐怕也是很不公平的。在聰明才智方面,男女差不多,都有比較聰明的,也都有比較不太聰明的。
三、優生學為帝國主義擴張侵略提供論據。這兩者之間毫無聯系。在世界近現代史上,帝國主義者經常借口優等民族必須幫助開化劣等民族而向外擴張侵略,希特勒更曾大力鼓吹日耳曼種族純潔優秀論,以便實現其野心。但科學的優生學是和這種說教勢不兩立的。它并不認為世界各民族在血統上有優等與劣等的分別,并不認為白種人都生來就比黃種人、黑種人等聰明能干。相反,在每個種族中都有智和愚之分,而且同一種族內部各人之間的智力差別遠遠超過各種族之間的智力差別。所以有的黃種人、黑種人比有的白種人聰明能干得多。在歐美資本主義各國,一般人的知識文化水平的確較高,但主要原因不在先天的生物遺傳方面,而在后天的社會經濟環境方面。在這些國家里,過去一般人的知識文化水平同樣很低,而現在從不發達國家到這里來的移民和留學生的知識文化水平,同樣很快顯著提高。優生學家對于希特勒的法西斯獨裁統治,更是深惡痛絕。因為這種法西斯統治也和歐洲中世紀宗教統治一樣,無理迫害大批具有所謂“異端思想”的真正優秀人才,這是違背優生原理的,是不利于人類進步的。
優生學是一門科學,而不是什么反動的學科。對于它的種種誤解、歪曲現在終于被消除了。,而《優生原理》,作為一部早期優生學著作,現在重刊發行是很有意義的。人口問題是關系我們國家和民族繁榮昌盛的重要問題,我們現在對于研究人口的數量問題比較注意,采取了不少措施,但是單單這樣還很不夠,還應特別注意研究人口的質量問題。
近三四十年來,生物學、遺傳學、優生學等已有很大發展。作為一本舊著,現在來看《優生原理》,難免有這樣那樣的缺點,乃至錯誤。這是不應苛求于前人的。
(《優生原理》,潘光旦編譯,天津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一年十一月第一版,0.7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