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人
《讀書》今年第三期《詩·畫·音樂》一文,其中引白居易《琵琶行》的詩句說:“……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我不是研究古典詩詞的,但因兒時習誦此詩,印象很深,記得這兩句作:“……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灘”。“水下灘”印作“冰下難”,莫非是錯字?
為了解釋這個疑惑,我查了一些近出的唐詩選本,方知現在的本子大多作“水下難”。人民文學出版社版的《唐詩選》并注出段玉裁的一個說明,認為這里“冰下難”比“水下灘”更為通順、切合。這使我解除了一部分疑惑,但又產生新的疑問。依這注所說,所以改為“冰下難”,完全出于對文意的理解,沒有什么版本學上的根據。假如沒有版本學的根據,這種改動會不會是危險的呢?!因為當初我的老師教我念作“水下灘”時,對文意也是作了很詳盡并且不能說不是自圓其說的解釋的。
這個問題,希望能得到幫助和答復。
編者按:近出白詩,“水下灘”多作“冰下難”,這是有版本上的依據的。現存最早的白集刻本,北宋紹興初年的七十一卷本《白氏長慶集》作“水下難”。北宋初年李防等人所編《文苑英華》(明萬歷刻本)則在水下注:“一作冰”。清人汪立名(西亭)一隅草堂本《白香山詩集》是依各本參校、考訂較為嚴密的本子,此本作“冰下難”。又清康熙時彭定求所編《全唐詩》,在“水下灘”后亦注明“一作冰,一作難”。段玉裁是清代著名文字訓詁學家,他據文義等方面,認為以取“冰下難”為是,據很多唐詩專家認為是有一定道理的。
一些專家還認為,不僅“冰下難”比“水下灘”韻致更勝,且“冰下難”與“花底滑”文義相對。而且從上下文來看,緊接著“幽咽泉流”這一句后便是“冰泉冷澀弦凝絕”,只有作“冰下難”才能與此句文義相接。目前不少本子,均依段說校改,恐怕也正因于此吧!當然,這個問題還不能說已經完全解決,它還可以繼續探討研究。
關于這個問題,我們曾得到顧學頡同志的指教,在此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