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辛欣
許平提出了一個“事業心”的問題。然而,每當聽人用“事業心”來歸結我開始從事的文學創作,我就感覺很惶惑。這好象太自信了。究竟能做出點什么,實在很難說。為了一點沒有結果的努力,在失去著很多個人的東西。明明知道這一點,可勤奮勁兒依然如此。我想,所謂“事業心”,也許和我們在長期的社會生活中培養起來的一個信念有關。它使我們常常覺得,哪怕是徒然費力,也比閑散要靠得住。久而久之,保持女學生式的勤奮,便成了一種自我心理平衡。而這種心理所不斷推動的“勤奮、積極、熱情、向上”,在許多女子心里或多或少培養出一種“強壯感”。作為一個女性分析自己,我深知自己的軟弱和渴望依靠的天性。但是,在社會生活中,你必須完依靠自己的力量不斷往前走。不論遇到什么困難,只有自強不息。哭泣、等待沒有用。我們為社會為事業盡力奮斗的信念更堅定了,但我們也更深地感受到承受生活的沖擊時與男子對話時的孤獨。
我深感,在現實生活中,愛情、家庭、事業心之間的矛盾并不那么容易解決。而女子比男子的感受和處境更為突出。男子一直在社會、家庭生活中所處的主動位置,他們在社會生活中所面臨的困難和他們對我們的要求,構成兩性之間的矛盾。我們自身的矛盾更復雜。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得面對自己的生活,丈夫、朋友無法代替你。要想在事業上踏踏實實地獲得一點,家庭和愛情生活就難免有所損失。而我們的天性卻總是希望給予。當我們進入愛情生活、家庭生活,同時又被自己的奮斗攪纏時,那種沒有能夠充分為愛人、為家庭做事盡職的不安,會非常強烈。在現代家庭里,問題常常不會戲劇化到真是“把家庭變成一個由她主持的談論文學的講壇”。因此,一點家務事不做,甚至不會做,也是少數人的極端狀況。但我們的確要不斷克服自己在平淡、瑣碎的家務事中感到的失落、不安以至不耐煩的情緒。社會生活的一視同仁,要求我們在對精神的、物質的目的奮斗中,保持自強、獨立,而我們的內心總渴望著柔情、依順……
有“事業心”使我們感受到更多的苦惱,但這也是這個時代女子新的心理特點。已經變成人,就不可能再變成猴。矛盾、痛苦迫使你追求新的平衡、新的自我完善、新的社會位置,也使你更充分、更深刻地感受、擁有這個豐富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