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仲元
我國地域遼闊,氣候、地勢、水質、食物,習俗、民風都迥然不同;而有些地方,即使相距二、三百里,也有“咫尺天涯”之別,氣候等條件很不一樣。長期生活在當地的人,由于從小就習慣了那里的環境,適應了“天時”、“地利”,所以沒有什么不適的感覺,而對外地人來說,卻不一定如此了。
初到異地,或出差,或旅游,由于換了地理環境,可能發生頭昏乏力、食欲減退、消瘦、腹瀉或便秘、皮膚發癢起疹,甚至惡心嘔吐等癥狀。這并非疾病所致,而是因突然改變環境而引起的不適應現象,統稱為“水土不服”。
水土不服的原因,錯綜復雜,總的來看,是人體對突然變化的環境條件的一種不適應反應。在突然換了新的環境后,原有的條件反射被打亂,人體與外界環境間的聯系就可能發生不協調,從而打亂了神經活動興奮和抑制過程的平衡。這樣,便會產生一系列水土不服的癥狀。例如常年生活在哈爾濱的人,身體已適應了寒冷氣候,初到霧都重慶,胃腸植物神經紊亂,可導致胃腸虛弱,出現一些腹瀉、嘔吐等癥狀。又如在城市住慣的人初到鄉村,喝不慣井水,睡不慣熱炕,再加上洗浴不便,皮膚可能搔癢起疹。南方人終日吃米飯,初到延吉吃朝鮮冷面,胃腸當然承受不了,腹瀉、腹痛也就不足為怪了。
近年來,科學家研究發現,引起水土不服的最根本原因是大腸桿菌的感染。最主要的菌株是腸毒型大腸桿菌,這種菌株侵犯空腸和回腸,產生腸毒素。在正常情況下,腸腔內的粘液能對腸粘膜上皮細胞起保護作用,粘液中還有抗體。胃分泌的鹽酸,以及消化酶和膽汁也能抑制腸內細菌。倘若胃液的酸度降低,細菌就會繁殖,人就會發病。旅游者腸內的環境常無意中被改變,引起胃腸功能紊亂,這就是導致腹瀉、消化不良或嘔吐(胃內容物返出)的原因。
水土不服只是暫時現象,待適應后癥狀就會逐漸消失。如果癥狀反應較重,可以對癥用點藥物治療,如食欲不振和腹瀉,可吃些麥芽片、健胃片、黃連素等;嘔吐可服VB610毫克,一日三次;皮膚癢疹,可服撲爾敏4毫克,一日三次,外擦些蘆甘石洗劑或VB8軟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