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聿修
近年來,我國科技工作者,對治療日本血吸蟲病的口服藥物——吡喹酮的研究和應用,有了重大突破,已為上海、江蘇、浙江、四川等省市的六萬多例血吸蟲病人的療效觀察所證實,并經中共中央血防領導小組召開的全國血吸蟲病研究委員會會議所肯定。
以往治療血吸蟲病的藥物,有的需要通過靜脈注射,也有口服的,雖都有較好療效,但均具有一定的毒副反應,而且療程長,因而使得醫務人員擔心,病人也有害怕的,以至影響了血吸蟲病治療的開展。
新藥吡喹酮,一方面療效高.已經四萬多病人用藥觀察總結,療效達96%以上;另方面是毒性低,大多數實驗證明它沒有致癌、致突變、致畸胎的副作用。而且藥物在人體內無蓄積作用,因而使用比較安全,副作用比較輕微(偶有心血管系統、消化系統及精神神經系統副作用,需要加以注意);此外它還具有用藥方便(口服),療程短(只需2天),以及適應證廣(對急、慢性、早期和大部分晚期血吸蟲病都有很好的治療效果,對夾雜癥患者也可使用)等優點。因此,受到試用的病人和醫務人員歡迎。
吡喹酮還對蠑蟲病、囊蟲病、華支睪吸蟲病、姜片蟲病以及肺吸蟲病等,都有很好的療效,也是治療家畜血吸蟲病的很好藥物。
目前,這種藥在我國即將投入正式生產,估計短時間內將廣泛應用于我國血防第一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