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輝
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華夏正氣篇》收繆鐘渭《紀大東溝戰事吊鄧總兵世昌》詩,注釋道:“大東溝之戰(即黃海海戰。——筆者注)清軍擊沉日軍西京丸艦”。
據日方編輯的《日清戰爭實記》的記載,“西京丸”本是一艘由商船改充的軍艦,黃海海戰中由日本海軍軍令部長、海軍中將樺山資紀乘坐觀戰,被“打斷了舵機”“離開了戰列”。在北洋艦隊鎮遠號上任炮火指揮的美國人馬吉芬指出,定遠大炮打穿西京丸的右舷,炮彈在機械室附近爆炸,擊毀了通向舵機的蒸汽管,西京丸發出“我舵故障”信號,狼狽逃出戰場。除《日清戰爭實記》的記載和馬吉芬的敘述外,在蔡爾康等編《中東戰紀本末》中引用的戰后日本艦隊司令伊東亨在濟物浦(朝鮮仁川)給天皇的電報亦可證實西京丸未被擊沉。蔡爾康等還言明:“西京丸受傷后,遁至濟物浦,丸中人如已赴法場重邀恩赦者然。”綜括以上敘述,西京丸在黃海海戰中,蒸汽管被擊毀、舵機被打折,受傷極重,但沒有被擊沉。又據《日清戰爭實記》,海戰的六個月后即一八九五年三月十五日,西京丸還被編入日本的南進艦隊,參加了侵占臺灣的戰爭。王蕓生《臺灣史話》有記載可證。
為什么從《清史稿》、《中日兵事本末》直到解放后的一些著作及文章都認為它被擊沉了呢?我想主要是海戰時,在給西京丸以毀滅性打擊后,見它不知去向,就帶有猜度地說它被擊沉。加上以后的一段時間里和一八九五年一至二月的日軍圍攻威海衛的戰役中,日方黃海海戰中受重傷的幾艘軍艦松島、吉野、比、赤城等都已出現,卻唯獨不見西京丸,就使人相信了西京丸確已沉沒。姚錫光所著《東方兵事紀略》采用了北洋艦隊將士認為西京丸被擊沉的說法,云:“我定遠與經遠、來遠夾攻之。炮火迷茫之際,我將士謂比、赤城已為我擊沉,而定遠復擊沉其西京丸一艘。”由于該書是他于“甲午、乙未之際正在山東巡撫李秉衡署中,嘗往謁遼碣登萊,觀察軍情,因即所見、所聞,參以中外記載”撰成,所以后來許多著作在敘述黃海海戰時都引用其中的記載,以訛傳訛。近年來,史學界已注意到這個問題,在新出版的一些近代史著作敘述黃海海戰時,都較一致地寫作西京丸在海戰中被擊毀,但不足的是缺乏對過去的錯誤記載進行必要的說明和訂正,有的仍在引用不確的說法,特投書《讀書》,以期引起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