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希杉
早春二月,景忠山頭的青松,抖落滿枝積雪,露出蒼翠的針葉,報告著春節的來臨。引灤入津輸水隧洞里,戰士們頑強地拼搏著,強烈的風槍聲,震耳欲聾的轟鳴,宛如地下的春雷,預告著勝利在望的喜訊。鐵道兵某部二連擔負的隧洞任務,只剩下最后150米了。經過了多少個奮戰的日日夜夜,通過了多少道難關,150米對于這個英雄的攻堅連來說,算得了什么?然而,這里是全線石質最差的地段,碎石象稀松的豆腐渣,一捅就塌。這最后的150米啊,如同一次艱難的越野賽跑,已經進入決戰的沖刺。
終于,又一次塌方發生了,這已經是十五號洞的第一百零七次大塌方了。4米大的黑洞,活象張開血盆的老虎口。頂部唰唰掉危石,就象下冰雹;洞口不停涌泥沙,兩旁巖縫酒瓶粗的泥水嘩嘩噴流。不一會,整個導坑里就汪著半尺深的水。面對險情,副團長周啟明抓過一根鋼筋棍,第一個爬進洞里。手電一照,發現洞頂塌成一個弧形的自然拱部,巖石全是嚴重風化的破碎石,靠下邊是橡皮泥面。塌方處在邊墻地段,威脅著已加固好的洞拱;若不及時控制住,就可能造成“通天”的危險,那將不堪設想。
“沖!是龍潭也要闖,是刀山也得上!”在副團長的指揮下,連長陳俊斗吼叫著,帶領二排沖進洞里。共青團員李士雪和羅澤友抱著噴漿管,狠狠地向巖層四周噴射,落石打在安全帽上噼啪亂響。連長爬上梯架要替換小羅,小羅抱住噴漿管不放:“連長,你不是常說,有汗要流在掌子面上嗎?我豁出去了!”他們除了牙齒是白的,臉上和身上全是高強度的灰漿,雙手被咬蝕得翹起一層皮,火燒火燎地疼……
4小時后,強大的流沙又將鋼筋網和錨桿全部沖垮,洞口越塌越大。噴漿班的戰士們急紅了眼,“我不信制不服你!”喊著,直往洞里沖。周副團長攔住大家:“光硬拼不行,大自然的脾氣不好惹?!彼钢鴰r墻涌流的泥水說,“不治住這股水,再掛8道網、噴10噸水泥也不頂用!”“怎么辦?”同志們圍上來,他斬釘截鐵地說,“還要靠科學!大家動動腦筋,想想辦法,用科學突破難關!”
周啟明副團長是六十年代畢業于長沙鐵道學院的工程師。他帶著副指導員馬勇和戰士們,在現場邊研究邊試驗,將塑料導水槽安在巖石面上,把流水引到抽水機旁,終于有效地止住了泥水在掌子面上漫流??蓭r壁里面的泥水又怎么控制呢?開飯了,就在現場,他一手抓個饅頭,一手舉起筷子轉動,還在仔細琢磨。一會兒,他又轉過身,揀起半截鋼釬左看右看,忽然想起什么,碗筷一放,踩著泥水,撲通撲通走了。他找來一根鍬把粗的鋼管,鉆了許多花孔。為了防止泥沙堵住眼孔,又給管內填滿鹽粉,然后把管子打入巖石層。這一招兒真絕,鹽粉遇水溶化,四周積水便通過花孔流進管子導出。一排排導管,頓時止住了因水害造成的繼續塌方。緊接著,大家把十多塊鋼模板迅速支撐在邊墻上,噴漿機一聲怒吼,一束束高強度混凝土噴向洞內,傾刻之間把所有模板結為一體。第一百零七次大塌方就這樣被治住了。
“憑干勁,爭速度;靠科學,破難關。”二連指戰員們在周副團長帶領下,用科學加拼搏的精神,完成了最后的沖刺。在料峭的春風中,在開山炮的轟響中,傳播著新的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