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可雄
有人曾說,進入八十年代的中國是電視崛起、雄視一切的時代。這話也許有一點夸張,但多少反映了人民群眾的迫切心理。赤橙黃綠青藍紫,誰不盼望家里的熒光屏幕更加絢麗多彩?誰不希望電視播出的頻道更多,時間更長?今年五月三十日,全國重點建設工程之一的“電視大廈”——中央彩色電視中心終于破土動工,猶如一顆“彩珠”,為千百萬人所矚目。
最近,我走訪了這座正在興建中的大廈工地。
中央彩電中心座落在北京復興門外玉淵潭公園南側,東鄰軍事博物館,南與京西賓館隔長安街相對,占地面積達十公頃。工程建設處的負責人、總工程師丁培良把我迎進了陳設簡單的接待室。丁總看上去五十來歲,他指著墻上的藍圖向我介紹情況。這座電視大廈設計新穎別致:一座高達二十四層的主樓,樓頂矗立著25米的電視發射鐵塔,樓底向兩邊延伸,抱成一個圓。整個建筑物的形狀,象五線譜上的一個音符,又象翹直尾巴的黑蝌蚪,很有鄭板橋“繁冗削盡留清瘦”詩句的韻味。這樣的建筑式樣,在國際上也不多見。類似的有英國BBC電視臺、法國的一家廣播電臺,西德也曾修建過一座,但后來沒有建成。
丁總介紹說,這座建筑物的初步總設計從八0年就開始了,共畫出了二千多張圖紙。主樓高110米,建筑面積四萬多平方米,建成后是中央電視臺的播出樓。那時,中央電視臺的播放能力就能從現在的兩套節目增加到五套,而且全都將用最新的電子技術控制。
“那么它們都將播出些什么節目?”我感興趣地問。
“按我們現在的設想,除了一套用于內部輸送,與各地交換節目,一套留作備用外,其余三套在社會生活、教育、文藝等方面各有側重,全天播出。”丁總說,將來電視的日播出時間將從現在的十幾個小時,增加到三十三點五小時。正因為如此,所以設計了專供電視節目制作的環形樓。它的面積也達四萬多平方米,內設十二個演播室,分別供象《祖國各地》《體育之窗》《文化生活》之類的專欄節目審定、剪輯制作之用?,F在中央電視臺演播室僅一大一小兩間,環形樓的建成使電視節目的制作能力擴大了整整六倍。這對將來電視節目制作的豐富和精益求精,有著很重要的意義。僅舉一例:目前我國電大擁有的學生,巳遠遠超過了所有高等院校在校學生,但由于節目制作上的困難,許多教學節目比較呆板,人們形容說“只是課堂搬家”。將來有了專門制作教學節目的場所,就可以充分發揮電視手段,把授課內容用生動的畫面、場景表現出來,使節目豐富而活潑。
前景確實十分鼓舞人,但整個工程宏大,需用幾千種建筑材料。目前的施工進度又如何呢?丁總領我穿過一片簡陋的建筑工棚,步入了西側的工地。在一大片開闊地上,一副熱火朝天的景象撲面而來。一架高大的起重機,穩重而有力地移動著臂膀;,一黑一黃的兩臺打樁機打的是新式護孔樁,正在飛快地旋土鉆洞;桔紅色的翻斗車“突突”地奔馳著……在一個深十二米多,方圓六千多平方米的深坑里,密布的鋼筋已伸出地面,這就是主樓的基礎坑。它的鋼筋混凝土的基礎底板已經打完,眼下正在做地下室的墻體工程。主樓的地下室共有兩層半,建有小演播室—將來用于培訓技術人員—和彩色中心的磁帶庫。
“整個工程剛剛露頭,明年將進入建設高潮。”丁總微笑著說??晌矣X得,工地上到處回蕩著激昂的旋律。在毗鄰的軍事博物館、京西賓館等高大的建筑物中間,彩電中心工程宛如一個生氣勃勃的新生兒,渴望聳然挺立起來,與它們比肩而立。這種感覺,在我聽到了許多關于建設者的動人事跡后變得更強烈了。
北京第六建筑公司曾獲得過“銀牌公司”的榮譽稱號,彩電中心工程建設主要由它的一工區三隊承擔。短短幾個月里,他們打了好幾個過硬的戰役。,
在底板基礎澆注混凝土時,北京正是持續好幾天的高溫時節。為了不使混凝土凝固,建筑工人們日夜奮戰在四面不透風的基礎坑里。翻斗車司機、女青年沈春花一連三天三夜,在工地上搶運混凝土,只有偶爾停電時,她才躺在石子堆上睡上一會兒。結果,計劃五天完成的澆注工程提前了兩天。
八月上旬的一個晚上,北京下了一場特大暴雨,六千多平方米的基礎坑灌進了積水,最深的地方達十多米。暴雨來臨時,這個隊的四十多名職工不約而同地從各個地方火速奔到了工地。他們有的疏通排水溝,有的加固防護墻,整整搏斗了八個多小時,終于清除,了坑里的全部積水,保證了第二天一早的正常施工。
在這里,象在其他建設戰線一樣,青年人是突擊隊,發揮著朝氣蓬勃的戰斗作用。實習工長、二十三歲的共青團員關波,是今年三月才分配來的清華大學建筑系畢業生。別以為他只是個白面書生,他在工人中享有很高的信譽。他的家在相隔兩站地的禮士路,但他以工地為家,住在工棚里。八月四日他偶爾回家,恰逢大暴雨來臨。他立即跑回工地,和材料組的同志一起,保護住了倉庫里的二百噸水泥一袋不濕。
被北京市命名為“抹灰青年突擊隊”的隊長吳庭會,今年三十歲,家在郊區延慶縣。他住在工棚,還侍奉著七十多歲、雙目失明的老母親。但每天清晨他就上了工地,一天都不回來,常常給母親留下一個饅頭,里面夾一點醬豆腐。有一次愛人帶著孩子趕來看他,他一天班也沒歇。他說:“彩電中心是連著千家萬戶的工程,我們要為全國重點工程建設打先鋒!”在吳庭會的這種精神帶動下,青年突擊隊的小伙子個個踴躍爭先,在蓋彩電中心單身職工宿舍樓的奮戰中,他們以百分之二百的勞動效率完成了抹灰任務。
聽到這些感人至深的事跡,我久久地不愿離開工地。多么美好的工程,多么優秀的青年!就是我國四化建設的現實。祝福你,中央彩色電視中心1愿你這顆“彩珠”,在青年建設者們和全體設計人員、施工人員的汗水澆灌下,早日放射出絢麗奪目的光芒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