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孟偉
當父母的,尤其是獨生子女的父母,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長為體格健壯,體型優美的人,要讓孩子長得健美、體壯,除了遺傳因素外,嬰幼兒時期合理營養也起著關鍵作用。這就象植物生疑得好不好,在某種程度上,取決于施肥得當與否一樣。
如阿合理喂養嬰幼兒呢?在我國(特別是農村),首先要注意預防嬰幼兒營養不良癥。母親營養不足,會造成母奶營養成分不全,此時,用母乳喂養的小兒就會發生營養缺乏癥(即營養不良癥),如缺乏維生素D,小孩就會得佝僂病;缺乏蛋白質和熱量,就會引起發育遲緩,身體瘦弱,四肢短小;缺乏碘,就會導致智力和體格發育的一系列異常;缺乏氟,則牙齒不堅周,易患齲齒;缺鐵,容易患缺鐵性貧血等等。我們知道,嬰幼兒發育速度快,對各種營養素的需要,按每公斤體重計算,比成人高得多。所以嬰幼兒也比成人易患營養不良癥。
如何防止嬰幼兒營養缺乏呢?辦法是:在食品種類上,要多樣化,葷素搭配,保持各種營養的平衡,而且要依據嬰幼兒的生理特點和需要調配食品。對營養不良的嬰幼兒(從外表看,這樣的孩子比較瘦小,面色萎黃或蒼白,精神不振,食欲不佳,出聲低弱,不愛活動)當父母的要盡可能滿足孩子的愿望,但給嬰幼兒愛吃的食品(包括母奶),還可以供給一些強化食品,這樣在短期就能夠補充必需的營養。還可以在醫生的安排下給孩子用一點增進食欲的藥物,如口服各種維生素,胃蛋白酶、胰酶,給孩子肌注苯丙酸諾龍等。并要注意嬰幼兒的運動和衛生,如給小兒行溫水浴、日光浴、空氣浴,做嬰幼兒體操、全身按摩、捏背、推拿,以增強嬰幼兒體質,增加食欲。
據悉,我國六個月以內嬰兒的生長曲線不亞于同年齡的發達國家的嬰兒,但六個月以后,我國幼兒的生長曲線卻偏低。究其原因,主要是與斷奶后增添輔助食品的質量不好有關,另外,就是缺少科學喂養知識。那么,怎樣喂養才好呢?現在簡要介紹一下嬰幼兒喂養期添加輔助食品的方法;無論是母乳喂養還是混合喂養(一部分喂母乳,另一部分喂代乳品,如辱:奶、豆漿、米面糊糊等等),或人工喂養(全靠代乳品喂養),都應隨著生長發育和消化機能的加強,逐步添加輔助食品,以補充營養。應從一種增加到多種,由少量到多量。1~3個月時主要添加含維生素A、C、D的食品,如菜湯、桔汁、魚肝油等;4~6個月,小兒體內貯存的鐵已消耗漸盡,則應補充含鐵的食物,如蛋黃、米粥、菜泥、水果泥;7~9個月(出牙期)除以上食品外,可給饅頭片、餅干等,訓練咀嚼能力,促進牙齒生長,并可給一些肉末、肝泥,魚肉;10個月以后,可以添加各種軟食,每日喂1~2次稠粥,為斷奶作準備。輔助食品的添加應與嬰幼兒的月齡相適應。過早、過多會造成消化不良和紊亂,過遲、不足會導致營養不良,甚至出現其他病癥。如果孩子出現營養不良癥,應積極就醫,在醫生的指導下按時按量服用藥物,千萬不可自作主張濫用藥物。
下面我再談一談如何防止嬰幼兒營養過剩。小兒營養不足,固然容易感染生病和導致發育缺陷;但小兒營養過剩,也會引起小兒肥胖癥及小兒代謝紊亂。首先,對于肥胖小兒,不要因為其哭鬧而隨時加喂食物,不宜過早地給小兒加喂產熱量多的固體食物。其次,要注意小兒的運動和衛生(給小兒進行日光浴,空氣浴、水浴,以及經常讓小兒被動地做小兒體操,多進行戶內外活動,包括大人的擁抱、拍摸、逗引小兒嬉笑等等)。可以觀察小兒的胖瘦,如果發覺過胖了,就要多喂些高蛋白、低脂肪、低糖、含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如菜泥、豆漿、桔子汁、水果泥、藕粉羹等。可挑選體積較大的而供熱量較少的食物以滿足小兒食欲。如蔬菜、瓜果、豆制品,瘦肉、魚肉、蛋、乳類等。而面粉、大米等淀粉類食物應適當限制,而且應盡量避免油膩甜食以及含鹽較多的膳食。發現嬰幼兒過度肥胖,應請醫生檢查一下是否患有先天遺傳性疾病及內分泌病,以便得到治療。對于一般患肥胖癥的小兒,也可在醫生指導下給服抑制肥胖婚藥物,如維生素C等。通常,盡量在嬰兒期用母乳喂養,在幼兒期也應逐漸地少量地添加輔助食品,并在嬰幼兒期內給母乳內兌上水及果汁以降低產熱量,防止肥胖。總之,增加活動與限制飲食是防治嬰幼兒肥,胖癥的基本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