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建中
在生活中常常碰到這種情況:醫生給同病種的病人以同種藥物治療,結果有的病人治好了,有的病人卻沒治好。這是為什么呢?原來用藥效果是受多種因素影響的。據研究和臨床觀察,有八大因素能影響藥物發揮作用。
1個體差異:所謂個體差異是指人的精神狀態,年齡、性別,體重以及病理狀態等因素相同或基本相同的情況下,不同體質的個體對藥物產生不同的反應。有的人對某些藥物特別敏感,應用小劑量即可產生作用。對這種高敏性機體應采用較一般人為小的劑量。也有的人對某些藥物特別不敏感,必須應用大劑量才能產生應有的作用,這種情況為耐受性較強。因此,用藥應因人而異,才能達到治療目的。
2體重:藥物的常用劑量是對體重40~60公斤的人而言,過重過輕都應適當增減。因為藥物在體內作用的質和量的變化,是以血中濃度為依據。體重大血液量多,體重小血液量少,所以要達到有效的血藥救度,亦應根據體重大小來增減用藥劑量。
3藥物劑量:劑量是使用藥物的份量。劑量適中,可以使藥物起到良好的治療效果。但若用藥不當,量大則中毒,量小則無效。故在治療疾病時,認真掌握劑量,按規定劑量用藥,對提高藥效很重要。
4給藥途徑:給藥途徑能直接影響藥物的吸收快慢和藥物在血中濃度的高低,從而決定藥物作用的強弱、快慢和長短等。有時可因給藥途徑不同而使藥物發生不同的作用,如硫酸鎂,口服可致瀉,而注射則有鎮靜和抗驚厥作用。因此,應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和藥物本身的特點來選擇適當的給藥途徑。
5用藥時間:大量的研究表明,藥物的吸收,代謝和排泄的速度都存在著晝夜節律。如早晨七時給病人服消炎痛,可使病人的血中藥濃度較快地達到最高值;心臟病人對洋地黃的敏感性以清晨四時為最強。因此,人們按照各種不同的藥物和人體的生理時辰節律的關系來確定各種藥的給藥時間,可使療效提高到最大限度,副作用降低到最低限度。此外,藥物的應用必須與人的飲食、睡眠相適應。如“空腹”是指清晨用藥,可使藥物迅速入腸,適用于驅腸蟲、鹽類瀉藥;“飯前”是指進食前30分鐘用藥,一些收斂止瀉、胃壁保護等藥物宜飯前服:“飯后”是指進食后15~30分鐘,絕大多數藥物可在飯后服,特別是對胃有刺激性的藥物,如四環索、消炎痛等,“睡前”服藥適用于催眠藥、安定藥及某些作用緩和的導瀉藥。
6用藥環境:環境可以影嘀機體的功能狀態,從而影響藥物的療效。醫生良好的服務態度,家庭成員細心、周到的照顧,可以使病人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促使病情好轉。相反,惡劣的環境、不良的情緒,可使病人腸胃功能紊亂而影響藥物的吸收,以致加重病情。所以良好的環境是保證藥物發揮作用的重要條件。
7配伍用藥:許多藥物可通過配伍來提高療效,降低毒性作用。但如果配伍不當,不僅不能增強藥物作用,還會產生拮抗作用,降低藥物治療效果。因此,用藥時應嚴格掌握配伍禁忌。
8煙、酒,茶:科學研究發現,煙、酒、茶能降低藥物的療效,或增加藥物的毒性,甚至引起藥源性疾病。煙中有大量的多環芳烴類化合物,這種化合物能使酶的活性增強,從而加速藥物代謝面降低療效。如吸煙能降低心得安,咖啡因,速尿,氨茶鹼、非那西汀等的藥效。酒精與某些藥物可在人體內產生相互作用,如服阿斯匹林、消炎痛等藥物時飲酒,增強對胃粘膜的刺激,促使潰瘍形成,甚至引起潰瘍出血。茶葉中含有大量的鞣酸,鞣酸與鐵、鈣,鈷,銀等金屬離子的藥物相遇在一起,就會發生沉淀,妨礙藥物吸收,如鞣酸與胃蛋白酶、胰酶、乳酶生,多酶片等酶類結合,會使酶失去活性,與四環素,氯霉索、金霉素、紅霉素等抗生素結合,會影響抗菌活力。因此,有嗜好煙、酒、茶的人,在服藥期間,應戒除這種嗜好,以免降低藥物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