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永杰
近年來有關資料表明,農民中胃病患者占胃病發病數的80%以上。為何農民的胃病發病率較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飲食無一定規律相當一部分農民吃飯經常不按時,飲食并無定量,饑飽不均勻。久而久之,擾亂了胃腸的活動規律,導致消化功能紊亂,出現胃脘不適、惡心、泛酸、反胃等癥候。此時若不注意胃部保養,飲食再無一定規律,則可能加速胃部疾病的發生、發展。
二、不注意飲食衛生很多農民缺乏必要的飲食衛生知識,吃變質食物以及病死的禽畜肉,生食不衛生的魚蝦螺蟹和蔬果等等。這些不潔和有毒食物中含有各種各樣的病原微生物(如病菌、病毒)和寄生蟲卵,食用后極易致病,而消化道疾病又首當其沖。
三、暴飲暴食有的人吃飯狼吞虎咽,經常食之過飽,遏紅白事更是大吃大喝,致使胃的體積增大,加重胃腸負擔,容易引起胃部粘膜損傷、急性胃炎、消化不良等病患。
四、嗜煙酗酒
農民中吸煙、喝酒者居多。吸煙過多能引起膽汁從十二指腸返流入胃,形成慢性胃炎。過量恢酒可破壞胃粘膜,并可損傷其他臟器,甚至造成酒精中毒。
五、情志失調有些人情緒急躁,動輒怒發沖冠,亦有的人稍遇不順心的事就萎靡不振或焦慮抑郁。這些情緒危機與胃部神經官能癥,與潰瘍病的發生、發展有著密切的關聯。
那么,農民應如何預防胃病呢?要針對上述發病原因采取必要的預防措施。首先要科學地安排勞動和生活,吃飯最好定時定量,注意勞逸結合,飽食之后不要立即干重活,尤其是彎腰和負重勞動。其次是講究飲食衛生,不吃病死禽畜肉和腐敗變質食物,生吃瓜果要講究衛生,最好不吸煙,少喝酒,避免暴飲暴食。此外,要注意心理調節,防止情緒危機。一旦出現胃病的種種癥狀,要及時妥善查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