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 兆
眾所周知,一個人患了某種疾病,往往容易病上添病,例如病毒性感冒容易并發呼吸道細菌感染,中風容易并發肺炎……這種病病相加的情況似乎是人類發病的一種規律。可是,另外還有一種與此完全相反的情況,即病病相克,也許鮮為人知。請看下文:
不易患瘧病的人
鐮形細胞性貧血是一種隱性遺傳病,一對染色體上只帶一個致病基因的,往往表現為正常人,只有當染色體上的一對基因都是異常時才會發病。前者稱為致病基因攜帶者,后者就是病人。這種病人在缺氧情況下,血液中的紅細胞就會變形、僵硬,從而堵塞微血管,造成溶血和血流淤滯、組織壞死,嚴重的可導致死亡。有意義的是,在一些瘧疾高發流行區內,鐮彤細胞性貧血的發病率雖也較高,但調查發現,鐮形細胞性貧血致病基、因攜帶者卻對瘧疾的抵抗力比普通人大得多,不易患瘧疾。類似的情況還可見于地中海性貧血綜合征和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缺乏癥(主要表現為蠶豆病)的致病基因攜帶者。這是由于瘧原蟲在有缺陷的紅細胞內難以生存繁殖。至于其原因,目前尚不清楚。
震顫麻痹病人的“福氣”
震顫麻痹又稱帕金森氏病,是一種全身肌肉僵硬,手、頭不斷震顫的疾病。多發生于老年人。最近,美國醫學家對406名震顫麻痹病人作了調查,發現這些病人的癌癥發病率只有一般人群的三分之一。醫學家認為,盡管這些病人不肥胖,也不吸煙(病人手抖動不已,也難以吸煙),但這些因素遠不能解釋他們何以癌癥發病率如此之低。有人發現這種病人體內鉀的水平很低,并認為可能是低鉀抑制了癌細胞的生長。
感冒能防癌癥
有些人經常感冒,有的人卻難得感冒。人群中約有4~6%的人很少患感冒。或許你很羨慕這些人,科學家卻警告說:難得患感冒的人相對容易患癌癥。聯邦德國的醫生發現,很多癌癥患者在患癌癥的前10年中就有這種“抗感冒”的能力。據統計,每年患感冒不到1次的人,其患癌癥的機會比每年患1次或多次感冒的人多6倍。科學家認為,可能是由于感冒時人體的免疫系統產生較多的干擾素,干擾素可以激活某些免疫細胞,這些免疫細胞可以清除那些可能發生癌變的細胞。此外,每次感冒時,人體免疫系統還會培養一些攻擊性免疫細胞,它們專門搜索和摧毀外敵——癌細胞。
糖尿病的“克星”
人體的免疫細胞具有很強的識別能力,絕不會攻擊自身的正常細胞。然而,有些人由于某種原因會發生自身免疫反應,免疫細胞會象失去準星的導彈盲目攻擊,毀壞生產胰島素的細胞,以致胰島素分泌不足而發生糖尿病。最近,美國醫生發現,人感染了淋巴細胞性脈絡叢腦膜炎病毒后,可以減少發生糖尿病的機會。原來,大敵當前,免疫細胞忙于對付病毒的侵襲,停止了對自體細胞的破壞。他們用一種極易發生糖尿病的老鼠作為實驗對象,結果發現,給新生的幼鼠注射這種病毒后,居然一只也不發生糖尿病;給成年鼠注射病毒后,發生糖尿病的機會也從原先的95%下降到60%。效果之好,令人矚目。盡管目前尚處于動物實驗階段,但為防治發病率高(中國為1%,西方國家為3%)、治療又十分棘手的糖尿病開辟了新的途徑。
有關病痛相克的現象還可找出一些。當然,這種奇特現象的真正意義并不在于患者個人“因禍得福”,而在于可以深入研究這些現象,從而尋找新的防治疾病的手段;使我們在某些頑病痼疾面前“疑無路”時,找到一條通往“又一村”的曲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