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洪兵 葉本法
高血壓是最常見的心血管病。國內普查發現,成人高血壓的患病率平均在7,7%以上,且有逐年升高的趨勢。高血壓是腦卒中、冠心病的首要危險因素,因此,預防高血壓是保障人民健康的一項重要措施。
近年來,科學家們研究表明,高血壓是由遺傳因素和多種環境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其中,環境因素起決定作用,且早在兒童期就開始對血壓產生影響。因此,雖然此病一般在成人以后才發現,但是,應從生命早期——即兒童期就開始預防高血壓的觀點已普遍受到醫學界的重視。
一、兒童期預防高血壓的重要性
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高血壓病是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逐漸形成的。雖然它的臨床癥狀往往在中年以后才表現出來,但其根源卻可追溯到兒童時期。國外有學者研究發現,血壓持續處于高水平的兒童,在成人期發生高血壓的可能性達40%,為血壓正常兒童的6.5倍。兒童期不僅是高血壓病的萌芽時期,而且也是其一生的生活方式、習慣逐步形成的時期(例如:飲食習慣、吸煙和體育鍛煉等)。因此,許多兒科專家呼吁,應從兒童期著手預防高血壓,應將不讓兒童染上有害的生活方式、習慣作為預防工作的努力方向。
二、兒童期高血壓的判斷標準
由于兒童正處于生長發育時期,其血壓水平受多種因素的影響,隨性別、年齡、地區和種族等的不同而有較大的差異。所以,籠統地規定某一絕對數值作為世界各地的標準尚有爭議。目前,較為一致的看法是,在兒童期應按不同的地區、不同的年齡組分別制訂高血壓的判斷標準。我國青少年兒童體質研究組通過對全國16個省、市18萬兒童的血壓測量,制訂了我國兒童高血壓的判斷標準(附表),可供參考使用。附表
中國青少年兒童血壓正常值上限。
三、哪些兒童將來易患高血壓,
1,有高血壓家族史的兒童是將來發生成人高血壓的危險個體。國外有一項研究提示:有高血壓家族史的兒童其將來發生高血壓的可能性達45%,而無高血壓家族史的兒童則只有5%。我們的研究也發現,父母的血壓與子女的血壓有高度的相關關系,父母有高血壓的兒童的血壓值顯著高于父母血壓正常的兒童。當然,這里除了遺傳因素之外,還有家庭共同生活環境的影響。
2,肥胖的兒童。根據兒童的身高標準體重,超過20%為肥胖。我們的調查發現,肥胖兒童的平均血壓值顯著高于正常體重者,且高血壓兒童的撿出率較高。肥胖己被公認為是高血壓的一項重要危險因素。
3,飲食偏成家庭的兒童。目前的研究表明,過量攝入鈉會導致體內鈉水潴留,久而久之,會引起血容量增加和血壓增高。許多流行病學研究報告證實了不同人群攝鈉量及尿鈉排泄量與血壓水平呈正相關,飲食中降低鈉的攝入量可使血壓降低。因此,多吃鹽可引起高血壓的觀點已為許多學者接受,應引起廣大群眾的重視。
上述這些兒童被認為是將來發生成人高血壓的高危人群。專家們認為,這些兒童應列為高血壓的重點預防對象,應從小就注意改變他們的一些不良的生活方式和習慣,并進行定期的隨訪觀察,必要時給予適當的醫學照顧。
四、兒童期預防高血壓的具體措施
1987年,世界衛生組織高血壓預防專家委員會提出,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做,對高血壓的預防是有益的。
1,從小養成體育鍛煉的良好習慣。體育鍛煉不僅有助于增強體質,更可以有效地控制肥胖和心血管適應能力低下等與心腦血管疾病有關的危險因素的形成和發展,從而為早期預防成人期的心腦血管疾病奠定良好的基礎?,F在,有些家長“望子成龍”心切,整天要求孩子做作業、學音樂、學美術等,而忽略了孩子應進行適當的戶外活動,這樣做對孩子的身心健康發育是不利的。
2,合理安排飲食、減少鈉鹽掇入。兒童期是飲食習慣開始形成的時期,合理安排飲食至關重要。做父母的要從小培養孩子少吃鹽的習慣,最好將每人每天的食鹽量限制在3~5克。在食物構成上要特別強調葷素搭配和食品多樣化,要鼓勵兒童多吃一些水果、蔬菜和豆制品,不要養成吃零食的習慣,應防止動物性食品和糖類攝入過多。一般來說,動物性食品占食物總量的五分之一左右即可,且應以富含蛋白質的魚、蝦、禽、瘦肉為主。
3,為了做到從小預防高血壓,一般提倡從3歲起每年在體檢時測量血壓一次,尤其對那些將來易患高血壓的高危兒童,即有高血壓家族史、肥胖和高鹽攝入的兒童,更應采取積極的預防措施,每年檢測血壓。如果發現血壓增高,且經多次復測持續位于較高水平,則應首先追根究底地尋找原因,以便有針對性地制訂對策。若是經過詳細檢查和較長時間觀察,仍找不出明確的病因,則可能是原發性高血壓的表現。對于患原發性高血壓危險性較大的兒童,一般無須過早地使用藥物降壓。主要應科學地指導他們參加體育鍛煉,注意合理安排飲食。同時,要從生活起居和思想修養方面加以正確的引導,教育孩子不吸煙、不飲酒、不偏食,盡量避免精神緊張和情緒激動,以防血壓增高、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