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近仁
目前,最主要的耳毒性藥物當推氨基糖甙類抗生素,計有鏈霉素、卡那霉素、慶大霉素、新霉素、萬古霉素、紫霉素等,其中尤以卡那霉素與新霉素毒性為大。這類藥都對內耳有毒性。除肌肉注射外,甚至口服或局部應用都有可能致聾,而且往往難以恢復。令人遺憾的是這類藥物的耳毒性尚未為人們所重視,鏈霉素及慶大霉素在臨床上還使用得比較普遍。尤其使人扼腕的是,常有人在感冒、咳嗽、發熱的情況下動輒大用其鏈霉素或慶大霉素。這種濫用氨基糖甙類抗生素的現象是當前藥物致聾的主要原因。我們在日常的門診工作中,有時碰到焦急的父母領著聾兒前來就醫,追問病史,往往是在發熱、咳嗽之類的情況下打了幾針鏈霉素或慶大霉素。這些病兒長得很可愛,可是卻生活在一個寂靜無聲的世界里,憂心如焚的家長常常在醫生面前痛哭流涕,然而在多數情況下耳科醫生是愛莫能助的。
除氨基糖甙類抗生素外,利尿劑中的利尿酸與速尿也可造成暫時性或永久性的聽力喪失。
因風濕病或關節痛服用水楊酸制劑,有可能形成暫時或恒久的耳聾,甚至個別人用水楊酸軟膏局部涂抹也產生了耳聾。
治療瘧疾的奎寧與氯喹是久已聞名的耳毒性藥物,從前常有孕婦企圖流產而大量服用奎寧,非但孕婦自身有可能致聾,如其流產未遂,生下的孩子也可能是先天性耳聾的受害者。
用于治療白血病的氮芥,也可造成神經性耳聾。
腎功能衰竭作血液透析治療時,常用肝素作抗凝劑。肝素可引起較嚴重的耳聾。而抗肝素制劑如保蘭勃林,也會引起神經性耳聾。
耳部用藥尤宜慎重,患了中耳炎如滴用鏈霉素、慶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等耳毒性抗生素配制的滴耳劑,有可能致聾,應屬禁忌之列。耳手術時如用洗必泰消毒,或使用明膠海綿(內含甲醛)也有致聾的可能性。
耳毒性藥物之間還有協同性:幾種藥逐次或同時使用,可增加毒性作用。這在用藥時也是必須慎加注意的方面。
藥物中毒性耳聾多屬感音神經性耳聾,此類耳聾在藥物治療方面尚無突破性進展。換言之,目前還沒有療效神奇的特效藥。所以預防耳毒性藥物對人耳的危害就顯得更為重要。
除非必要,應盡量避免使用耳毒性藥物,特別要慎用氨基糖甙類抗生素。對老者、幼兒、孕婦,腎肝功能差的人、有耳中毒家族史者、長期工作在噪音環境中的職工、短期內曾用過耳毒性藥物者,更要慎之又慎。如果必須要用這類藥物,在保證療效的前提下,應盡量把劑量和療程壓縮在安全范圍之內。在使用耳毒性藥物的過程中,要時時提高警覺,如出現耳鳴、耳內脹感、聽覺輕微變化、手足或面部發麻以及惡心、口渴等征象時。應及時停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