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衛
病人女性,22歲,大學生,自殺未遂。來時目光呆滯,愁容滿面,反應遲鈍,低頭不語。據同學介紹,她入校4年來,因成績拔尖,美貌聰慧和性格內向一直受到大家的敬佩。不料幾天前突然服用大量安眠藥企圖自殺,幸被及時發現送到醫院。醫師經耐心詢問,得知3年來她有一種難以言狀的苦悶與憂郁感,整日情緒低落、無精打采,對一切都無興趣,感到生活沒意思,但又說不出原因。老想哭卻哭不出來。感到如此長期憂郁會傷害身體,但苦于無法解脫,并導致睡眠不好、多噩夢和胃口不開,體重減輕,思維能力和注意力減退,反復出現輕生念頭。經醫師進一步關心勸慰,病人道出這樣一段感情經歷:5歲時,父母離異,隨母親生活。母親性格孤僻抑郁,經常以淚洗面,給她印象極深。進入大學后,盡管她學習認真,成績優異,但自己也認為“外表的要強掩蓋著一顆敏感脆弱的心”。她從不與人深交,沒有一個知心朋友。曾交一男友,因寡言少語,從不外露感情而使男友覺得索然無味最終與她分手。她始終以為,自己沉悶憂郁的性格緣于母親的影響,無可挽救,自暴自棄,最后想到以死了結。
治療:解釋性心理治療輔以少量抗抑郁劑。
這是一例隱匿性抑郁癥,屬于情感性精神病的一種類型,是由于長期內心壓抑和矛盾所引起。醫師首先采用解釋性心理治療,幫助她分析與了解病癥產生的原因。醫師說:抑郁、悲觀的心情在正常人都可見到,生活工作的不舒心、不順利,生離死別的痛苦,事不如意的煩惱等,各種原因所致的心境沮喪,都有可能改變正常的心境而導致情緒低落、抑郁焦慮、意志消沉和一蹶不振。對某些從小心理孤僻抑郁的人就會形成抑郁癥。抑郁癥的種類很多,其最大的危險,就是病人自己不能察覺這是一種疾病,不能主動就醫,從而容易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隱匿性抑郁癥的表現主要為軀體性的,除了上述癥狀外,還有廣泛的或指定部位的疼痛感、疑病癥狀及功能性身心紊亂,可說是全身心性的不適。患隱匿性抑郁癥的多為神經類型屬強而不均衡者,這類人情緒易于激動,多愁善感,心境變化劇烈。但更多的是從小形成或隱蔽下來的抑郁心理,一旦萌發,極易成病。她的情況就是如此。
醫師告訴她:這種病在中青年中是較為普遍的,在不順利的情境下都有可能出現,但是能夠治好的。治療方法有很多,諸如心理治療、音樂治療、社會環境治療以及藥物治療等等。但重要的是,要努力改變自己的社會適應方式,要敢于直面現實,不要過于自強、自尊或自卑,不要沉湎于過去。要鍛煉自己能夠承受各種社會情境的變化:既能承受順利的情境,也能承受挫折情境的心理壓力。凡事不要去鉆牛角尖,保持心胸開闊,才能抵抗各種不良刺激。
與此同時,醫師給她加用小劑量多慮平。
一周后,她再來咨詢,表示自從認識到自己的失常是一種病態并認真傾聽了醫師的分析后,覺得心情輕松多了,她還把這方面的知識介紹給有相似經歷和癥狀的同學。醫師繼續對她進行心理開導與鼓勵,并繼續用藥。歷時5個月,她逐漸恢復了心理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