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升
編輯同志:
我是個退伍老兵,每當看到一對對情侶漫步悄語,那么情投意合,我心里總不是滋味。
幾年來,我先后談了好幾個女朋友,但一個也沒有成。是我的要求過高嗎?不是,我只求對方相貌、文化程度達到中等,性格較為溫柔,能互相體貼,心心相印就滿足了。但盡管要求不高,還是一再受挫。
比如,因為工作和休息時間不同,耽誤了約會,對方就說是故意傷她的自尊,說我沒有誠意,雖再三解釋,也越來越冷。
再如,休息時一起上街,我想逛書店,對方卻硬要拉我一家一家進出時裝商店和百貨公司,我順從了,但她還是不滿意,說我是書呆子,不懂生活,彼此再也熱不起來。我曾捫心自問,除了有些生活細節(jié)注意不夠,無甚過錯,可為什么總是談一個崩一個?
昆明周炳榮
周炳榮同志:
戀愛過程中“談一個崩一個”的恐怕不是個別的,其實,一見鐘情,一拍即合,一次性成功的,也實在不多。在這方面有點波折不足奇,但總是“談一個崩一個”,也的確需要總結總結。我談幾點看法,供你參考。
第一,不要輕率地決定“談”。
“談”戀愛和一般談話不同。“談”戀愛(尤其是經(jīng)人介紹的對象雙方心里都明白是怎么回事),這里有觀察、有試探、有引發(fā)、有等待……須按自己的既定條件和既定方針審視對方。
既然“談”是這樣一個微妙的過程,就不宜那么輕率地決定和誰擺出“談”的架勢。又要尋覓,又不能輕易開“談”,就無妨搞些準備活動:“談”之前,先看看照片,這是一種預“談”;“談”之前,搞點非正式接觸,多拉上幾個人,也是一種預“談”。有幾次預談的基礎,再決定“談”還是“不談”,這樣可進可退,進有進的準備,退也能退得得體。
有些人“談一個崩一個”的原因之一就是本來就不合適,勉勉強強就“談”,當然容易“崩”。這種事,一開始雙方就不能勉強。
第二,不要輕率地決定“崩”。
談戀愛的過程是個相互了解、相互適應、相互塑造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有情投意和的時候,也有哭鼻子掉淚的時候;有如膠似漆的時候,也有互不理睬的時候;有百依百順的時候,也有互不買帳的時候……這些小打小鬧都是正常的。鬧矛盾,解矛盾,重歸于好,這才有意思呢。在這方面男子漢要大度些、遷就些,說白了就是“讓著點”。在這方面,誰也不要逼誰認錯,誰也別擺臭架子。
鬧點小矛盾,屬于小“崩”。小“崩”問題不大,千萬不要讓小“崩”變成大“崩”,除非雙方在“愛”上發(fā)生了根本性的動搖。談了一段時間再分手,對雙方都是痛苦的事,要珍重自己的感情,更要珍重對方的感情。在擇偶尋伴的過程中,弄不好就會出現(xiàn)“過了這村沒這店”,過后誰也不會吃“回頭草”。
第三,“談一個崩一個”,問題可能出在標準上。
有人曾做過這樣的調查統(tǒng)計(調查的正是你們云南省),一般擇偶者的條件可歸納為10個方面:年齡、身高、志趣、性格、長相、文化程度、家庭條件、工作、戶口、地點遠近等。許多擇偶者雖然條件并不苛刻,但如果把諸多條件加在一起,那么“達標”者就微乎其微了。這份統(tǒng)計材料舉例說,如果你要找一位25~29歲的女性為偶,那么全云南省有125.6萬人可供選擇;如果你再加上高中文化的條件,那就一下子降到了4.1萬人;如果再要求身高須在1.68米以上,那么選擇范圍又縮到了7733人;如果再加上第四、第五、第六個條件呢?粗略估算真正夠“達標”條件的大約為1281人。一個青年,在短短幾年內,怎么可能在1281人之中從容挑一?這份材料太值得琢磨了,且不說“十全十美”,就是“五全五美”的對象也不是那么容易找啊!
明白了這一點,就該重新審視一下自己的“既定標準”,不要自己給自己出難題。
明白了這一點,就不要輕率地“談一個崩一個”,愛情的選擇,有時候看上去很寬,其實也很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