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子進 張正則
時間:1990年10月15日
地點:英國倫敦薩沃伊飯店
人物:英國華裔女青年謝苑霞(Yuen Har Tse)
事件:謝苑霞被授予1990年度英國最杰出女性獎
原因:表彰她在半失明的情況下取得的重大成績
正是這5W使謝苑霞一夜之間成了英倫三島的新聞人物。被掌聲和閃光燈包圍著的她,在人們的眼里,或許跟普通人沒什么兩樣。人們很難想像,正處青春年華的謝苑霞,竟會是一位兩眼僅右眼有微弱視力的殘疾人;而她所獲得的榮譽中,又包含著多少追求的痛苦和汗水。
1968年,謝苑霞出生在香港一個普通的家庭里。在她7個月的時候,醫生確診她得了遺傳性眼病。盡管苑霞的父母盡了最大的努力,愿意作出任何犧牲(包括以自己的眼球與女兒替換,如果可能的話),她的眼病始終無法醫治。直到現在,她的雙眼只有右眼尚存有限的末梢視覺。放在她面前的一把椅子,只有當與地毯顏色反差很大的時候,她才能分辨出來。
命運似乎注定了苑霞的不幸,但擁有一個溫暖家庭的她,又是十分幸運的。父母對她的愛,從她小時候起對獨立性的要求,在她以后的生活中起了很大的影響。
兩歲后苑霞就隨父母定居英國,由于不適應普通學校的學習生活,她很快轉學進入一家盲童寄宿學校。在這里,她不僅取得了優異的學習成績,并獲得打字技能的初等教育證書。更重要的是,她在學校一位退休技術人員的影響下,對工程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把電話、鐘表和發動機部件拆開再重新組裝,成了她最熱衷的事情。
在苑霞的生活中,除了依靠她自己的刻苦努力,她也離不開周圍眾多的熱心人。在由于經濟原因而進不了大學的情況下,苑霞把自己的困難用廣告向社會求助。在熱心者的幫助下,她支付了學費,還購置了一套專供盲人使用的電子輔助學習設備,得以順利地進大學深造。在學校,因為無法記筆記,每天晚上都由同學輪流把自己的筆記讀給她聽,再由她在盲文打字機上打出來,這項工作每次得持續3個小時。同學們還幫她把有關圖表用鐵筆畫在塑料紙上以造成線條凸起的效果,便于她用手指來觸摸感覺。
與正常的同學相比,謝苑霞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自然要大得多,她所付出的時間與努力也要多得多。她對自己要求一向很嚴,時刻抓緊時間學習。本來,她很喜歡交朋友、跳舞和體育等活動,為了學業,她常常不得不忍痛割愛。每年暑假,她都請朋友把下學期的課程內容為她錄在磁帶上以便學習。盡管做實驗對她是一難題,但她總是事先將實驗說明用盲文打印出來,加上做實驗時有同學向她描述實驗現象,所以她每次都能較好地完成作業。
以優異的成績大學畢業以后,謝苑霞經過嚴格的考試,憑自己的真本事進入了具有80多年歷史、世界著名的航空發動機生產廠家羅爾斯·羅伊斯公司。這里面絲毫沒有照顧殘疾人的成分,謝苑霞的追求終于得到了報償。
繼獲得英國最杰出女性獎后,苑霞又被推選為歐洲杰出女性獎的候選人,她的名字也隨之傳播到了歐洲大陸。然而生活中的她實在是再普通不過了,為了不引起別人的注意,她也不愿使用導引犬或探路桿。或許與眾不同的是,她幾乎沒有時間為自己的殘疾而傷神,她甚至不認為自己作出了什么重大成績。對于獲獎,她只希望她的經歷能幫助人們打破舊觀念,多給殘疾人以發展的機會。
筆者專門請謝苑霞為我國讀者寫幾句話,她是這樣寫的(見手跡):
“我完全沒有想到全世界都有人對我的事跡感興趣,這對我是很大的鼓舞,我希望我的經歷能給他人以激勵。
向每一位中國人致以最良好的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