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現于80年代初期的“中國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在共青團、學聯組織的倡導和推動下,得到黨和政府的關心和支持,迅速發展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一已堅持了數年的活動,隨著改革的發展、學生思想的變化,每年在活動主題上則有所調整。今年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的主題,定為“萬支大學生志愿服務隊暑期文化科技行動”。
“萬支大學生志愿服務隊暑期文化科技行動”的特點是:將傳統的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這一形式與正在興起的大學生志愿者活動相結合,利用暑期社會實踐進一步提高大學生服務社會的自覺性和適應改革開放的全面素質,發揮他們的知識優勢為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服務。
“萬支大學生志愿服務隊暑期文化科技行動”的任務是:結合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過渡的社會轉型期中對新知識、新技能、新觀念和科技文化的現實需求,在廣大農村、機關、廠礦、城鎮區街,特別是在農村貧困地區重點開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基本知識普及、現代科學技術基礎知識普及,計算機、金融財會、外語等新技能的推廣,新法律、法規、政策等的宣傳,新科技開發和成果推廣,掃盲治愚、醫療服務、實用技能服務、社會文化環境優化、助殘等項志愿活動。
“萬支大學生志愿服務隊暑期文化科技行動”的進行方式是:各院校從實際出發,根據自己的特點和優勢確定具體服務內容,聯系并落實服務地區和單位;按照自愿報名、品學兼優的原則,于6月至7月上旬每校招募組織10支左右的大學生志愿服務隊,每隊20人,原則上由1至2名教師帶隊,并根據服務內容和方式在服務前作必要的培訓。每省(區、市)各重點組織350支左右的大學生志愿服務隊,亦可根據本地高校和學生的數量,適當增減服務隊。
在有條件的地方和學校,志愿服務隊可制作隊旗,隊旗為黃色,印制中國青年志愿者統一的標志和校名、隊名或佩戴徽章。
萬支大學生志愿服務隊暑期文化科技行動分三個階段實施。5月至7月為發動階段。7月至9月為實施階段,9月份為總結階段,在北京召開大學生志愿服務隊代表座談會,各地、各校也將開展總結表彰活動。
(團中央學校部)
共青才宗教工作的主要內容和任務
共青團宗教工作是黨的宗教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全團工作的一個重要方面。共青團宗教工作主要內容和任務是:
1、認真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對廣大信教青年進行思想教育工作是共青團的一項長期任務。共青團要在廣大信教青年中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使廣大信教青年了解并擁護黨的宗教政策、富民政策等;共青團要在廣大信教青年中開展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使信教青年樹立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的高尚情操,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作出貢獻;共青團還要在廣大信教青年中進行法律和法規的教育,提高廣大信教青年遵紀守法的自覺性,堅決抵制境內外敵對勢力利用宗教進行的各種違法犯罪活動,為社會穩定、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2、積極開展各種活動。為使廣大信教青年健康成長、奮發成才,團組織要根據實際情況,本著信教青年自愿參加的原則,為信教青年組織活潑有趣的文體活動、排優解難的志愿活動、開闊眼界的參觀活動、內容豐富的科普活動、破除迷信的主題活動、學習技能的競賽活動、脫貧致富的經濟活動等。活動內容和方式要充分地考慮到信教青年的愿望,要充分體現辦實事講實效的精神。
3、努力加強陣地建設。首先要充分利用好現有的陣地設施,加強管理,提高利用率。同時,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擴建和興建一批青少年活動陣地,把廣大信教青年吸引到青少年活動場所來。并且還要充分發揮大眾傳播工具這一社會主義思想文化陣地的教育和引導作用。
4、培養愛國宗教人士。愛國、愛教的青年宗教職業人員是黨和政府團結聯系信教青年的橋梁和紐帶。團組織要注意發現和積極培養一批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接受黨的領導、有宗教學識并能密切聯系信教青年的年輕宗教愛國人士,發揮他們的作用,更好地落實黨的有關宗教政策。
5、不斷完善工作機制。一是加強團的統戰干部隊伍建設,信教群眾聚居地區的共青團縣以上組織,要有專人負責宗教工作;信教群眾聚居的村要抓好團支部的建設,使之成為村級基層政權建設中團結信教青年的主渠道。二是在信教群眾聚居地區的地、縣,可視情況建立青聯組織,重點開展信教青年的工作。三是在信教群眾占多數的鄉、村,經黨政有關部門同意,可設立不同宗教信仰青年參加的青年聯誼組織,團組織應在這一組織中積極發揮作用,為團結廣大青年、發展本地經濟、維護社會穩定作出貢獻。(辛志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