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興國
生活中總有一類人,逢人便叫苦連天,嘆氣呻吟,甚至聲淚俱下。我有很多病呀”,“我遇到了麻煩”,“做那件事對我來說有多么難”……只要有機會,他就把自己的各種不幸向別人訴說一遍,哪怕對方是個比他還弱的人,或是偶然相逢的人。
這類人往往有夸大自己的困難、不順和病痛的傾向。一分的困難和不順,常會被他說成三分,甚至更多;只要有輕微的病痛,他就會盡心去體會,一直體會出病痛無處不在、百病纏身之感。
總認為自己是最不幸的,不斷怨天尤人,責備別人不關心自己,也是這類人的一大特點。
“我運氣不好”,“別人怎么都比我強”,“我真受不了”,“我太受罪了”,“他一點也不關心我”,“那人真自私,一點不同情別人”。他呻吟、哀怨、流淚的目的就是希望別人來為自己承擔痛苦,解決困難。
不過,我以為這類人實際上失去的比得到的多得多。
希望別人同情、憐憫,乞求別人幫助,首先就否定了自己的存在價值,否定了自己獨立的人生意義,也失去了真正的自我意識。這樣,你就會經常因為消極和被動而放走許多應該抓住和利用的機會,最終一事無成。更糟的是,你變得無法獨處,有一點事就得找別人去說,只要沒人聽你訴苦,你就會心神不定,百無聊賴,你離不開別人的幫助,你的靈魂已經貼在了別人的身上。
在這樣的精神狀態下,你會發現,不論別人給你多大的同情和幫助,都無法使你脫離精神的苦海。因為,很多痛苦是你自己體會出來的,不是客觀存在的。當今西方發現了一種新的病癥“費滋病”,比如,恐懼愛滋病、懷疑自己得了愛滋病的人,可以出現同愛滋病一樣的癥狀。這種自找的病癥別人怎能解除?
不要錯以為別人對你的憐憫都是發自內心的,其實并沒有誰真正同情總是向別人乞憐的人。你向別人訴苦,別人定會安慰你一番,但那更多是為了解除你的訴說給周圍人帶來的不快,或是不愿繼續看到你可憐兮兮的模樣,還可能僅僅為了照顧你的面子。實際上在人們心里,你早已是個沒出息和不受歡迎的人。
難道你真的就那么悲慘和不幸嗎?你真的軟弱嗎?
其實,你是一個和別人一樣的人。那個弱者本來不是你,它是附加在你心里的感覺,是寄生于你心上的一個病態的靈魂。切不要把它和你相提并論。
有一個挺好的方法可以讓你把那個病態的靈魂和你分開——厭惡它。
當你把自己與這個弱者分開之后,最好在一段時間內反其道而行之,在它出來騷擾你的時候,用你自己的意志打消它。
當那個弱者欲指使你訴苦時,立即閉住你的嘴,繼而以淡然一笑驅逐它。在這一笑中,他便無法再支配你,病痛的感覺會隨之減輕,心理的壓力也會隨之云消霧散。
當那個弱者跑出來讓你哀怨時,趕快給自己找一件事做,并且獨力完成,哪怕這事微不足道。但它會增強你自我擔當責任的獨立意識,建立一種自信,使哀怨變得微不足道。
當各種乞求憐憫的慣用句式又將溜出你嘴邊的時候,立即換個話題,那個弱者便無法影響你和別人談話的氣氛。
在你制止了那個弱者、把它從你心里驅走之后,不要忘記反觀自己,問一句“我是誰?”這時你會驚異地發現,你原本就是個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