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一軍
我國的體育制度由于受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長期以來采取國家包下來的辦法,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體育制度也應作相應的變化,向著社會辦體育的方向發展,其中大學體育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其水平高的運動員大都來自大學,占優秀運動員的80%以上,而我國的優秀運動員則大多數集中在國家或省、市、自治區的運動員集訓隊。今后從大學中選拔優秀運動員應是一個主要方向,且也應該形成制度。大學應成為培養優秀運動員的重要基地,廣大的大學生也將在大學學習階段獲得體育發展的最好機會。這是因為:
一、大學生的年齡特征最適宜于訓練和提高運動成績。大學生的年齡一般在18~22、23歲之間,在這一時期生理機能發展旺盛,只要加以正確的方法持之以恒的訓練,機體超量恢復的能力將更快增長。同時,在心理上對客觀世界的認識與判斷上,在意志與性格上也更趨堅定與成熟,對于客觀世界的挑戰有比較成熟的心理準備,越是思想覺悟高的大學生越能在德智體幾方面得到全面的發展,其生理和心理的可塑性遠遠勝過兒童和中老年。這一年齡特征是大學生體育成績得以提高發展的最佳時機。
二、大學的物質條件,特別是體育設備條件,遠遠優于中、小學,這是由于其行政教學經費的撥款高于中、小學。一般的大學都是400米跑道的標準運動場,已經為發展田徑和球類運動創造了必要的訓練條件。大多數的大學還有體育館,有的還擁有游泳池,這就為進行體操、乒乓球、排球、羽毛球、舉重、摔跤、柔道、拳擊、游泳的訓練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可以這樣說,奧運會的大多數競賽項目除了一些冬季項目外,在大學中基本上都具備。聰明和有志于自我發展的大學生從進入大學的第一天開始,選擇自己喜愛的項目進行洲練,只要持之以恒,往往在三、四年級即可出成績,在省、市運動會上得名次,高年級時甚至還有可能參加國家級的競賽。
三、大學的體育師資條件,也遠遠優越于中、小學,往往具有較全面的體育理論知識,也有較為豐富的訓練實踐經驗,有助于運動員更快掌握動作要領和技巧,在訓練中少走彎路迅速提高運動技術水平。這在體操、重競技一類運動項目中更顯得重要。大學生應深刻認識到這一點,從而更好地抓住這一難得的機遇。
此外,大學的總體條件,包括環境、教學方針、教學大綱、實驗設備、體育科研、后勤、物質保障、學術交流、社交活動,都圍繞培養優秀人才服務,在這樣的良好條件下,加上大學生自己的主觀努力,今后完全有可能從大學中輸送出一批批既具有各種專業知識,又有高水平運動成績的大學生來。目前中國運動員的通病是,雖有較好的運動水平,但卻缺少有關專業知識,退役后常常為選擇職業而左右為難。這種情況,今后再也不能讓它存在下去了。
大學生抓住體育發展的機遇,不僅為提高體育運動水平創造了條件,能為國爭光;而且由于體魄強健,電促進了學習成績的提高。十分遺憾的是,現在的大學生還沒能充分認識到這一點,不少大學生在課余熱衷于打撲克,泡咖啡廳、舞廳來消磨時光,沒有充分認識到大學階段實際上是自己謀求體育發展的良好機遇。這和時代對我們的要求相差多遠啊!
筆者于1955年夏季考入華東政法學院,攻讀法律,長期堅持長跑訓練。為了粉碎當時有的外國人認為中國人體質差,不能跑馬拉松(全程42.195公里)的謬論,我不斷加強訓練的數量和質量,于1958年3個月中兩次打破馬拉松跑的全國紀錄。1959年大學畢業前在全國春季田徑分區賽創造的馬拉松跑2:36'6"3的成績至今仍為上海高校的最高紀錄,已保持了35年。這并不是好現象,我希望有更多的上海大學生能打破我的紀錄,為祖國爭光。
緊緊抓住大學時代這一大好時機,勤奮苦練,這是爭取優秀成績的第一步。努力吧!有志于體育發展的大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