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世琪
近日讀王振忠先生《旗下街》一文(載《讀書》一九九六年第二期),得益匪淺。然王先生文中所引《榕腔雜鈔》“米毛
“
“米毛關,餉毛發”,指糧餉沒有發放。“關”、“發”對舉,其義一也。“關”義作領取或發給,就是普通的辭書,如《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等,亦可找到根據。舊時軍隊發餉銀,就稱“關餉”。楊梓《霍光鬼諫》第三折:“陛下教軍衣襖旋旋關,軍糧食日日有。”《水滸》五五:“三軍盡關了糧賞。“旋旋關”,是指隨時發放。“關了糧賞”,是指發了糧賞。“關”,亦指領取。《紅樓夢》第五十三回:“賈珍因問尤氏:‘咱們春祭的恩賞可領了不曾?尤氏道:‘今兒我打發蓉兒關去了。”“關去了”,即領取去了。支領錢物,亦稱“關支”。《元典章》二一《戶部》七《職役人關錢物》:“其差到人員,多系無職役不知義理之人,或令關錢人自來關支,誠恐其中間詐冒。”
隨帶說一句。“毛”,王先生解作“沒有”,非常正確。“毛”作無、沒有解,古書上早就有之。《后漢書》二八上《馮衍傳》:“饑者毛食,寒者裸跣。”唐李賢注:“臣賢案:衍集‘毛字作‘無。今俗語猶然者,或古亦通乎?”王先謙集解引錢大昕曰:“古音無如模,聲轉為毛,今荊、楚猶有此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