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問一問現今大學生中的新熱點是什么,恐怕局外人也能毫不含糊地回答:“學外語和計算機。”大學校園里,幾乎每個學生張口閉口都是“四級、六級”、“DOs、WINDOWS”。各種計算機、外語等級培訓班里人滿為患,而課堂上的學生越來越少,開始還是逃選修課,后來干脆連專業主課也不上了。
據說外語和計算機熱源于一個關于跨入21世紀的三個入門證(即外語、計算機等級證和駕駛證)的說法。但若深究,對大學生而言,下個世紀門檻的誘惑怕難敵就業市場的壓力。君不見,人才市場上各家用人單位,不論是否有必要,統統要求熟練掌握外語、計算機。在受大學生青睞的三資企業、民營企業更是如此。有的用人單位對專業要求并不太嚴格,但若計算機沒過二級,外語沒過六級,“對不起,免談。”用人單位這樣做,自然有他的理由,一則可以提高企業員工的綜合素質,二是可以使自己的“企業形象”上一個檔次。但市場片面的誤導卻讓學子們熱昏了頭。
的確,市場經濟條件下,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較那些僅僅具有單一專業知識的人更具有競爭力。因此,無論是從就業需要,還是從提高自身素質的角度出發,掌握外語和計算機都是必要的。但是,我們不能忘了,現代社會在走向“綜合化”的同時,分工也越來越細,因而專門化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社會更需要有真才實學的專業人才。對大多數專業要求來說,外語和計算機都只是一種工具而已。如果我們的大學生努力的結果是拿到了外語和計算機的等級證書卻荒廢了自已的專業知識,那與職業中專和技校的畢業生又有多大區別呢?大學是培養高級專門技術人才的,大學生首先要學好自己的專業知識。無論熱什么也別冷落了自己的專業。洛陽工業高等專科學校團委韓洪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