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保仁
常常走南闖北的人也許注意到各地自來水的味道并不一樣,這是由于各地自來水的水質不一樣的緣故。我們喝的水到底怎么樣呢?
各地的飲用水大致有兩大來源:一些來源于河流、湖泊等地表水,另一些則來源于地下水。實際上這些水都不是純水,它們都有著復雜的組成,許多因素會影響水的成分:雨水從天上降落時與空氣接觸,空氣中的一些物質就會溶入雨水。特別在大城市,由于燒煤以及工業廢氣排放等原因,大氣中所含的化學物質比較復雜,有些有害物質也會溶入雨水中。水落入地面與大地接觸,流入河流與河床接觸,大地與河床中的某些物質會溶入水中。有一部分雨水降落大地后滲入地下,成了地下水,通常地下水在地下的時間很長,因此,地下水比起地表水含有更多的礦物質。正是由于這兩個原因,各地的水都會表現出明顯的地區特點。
我們喝的水面臨著哪些威脅呢?
首先,頭號的水污染是病原微生物污染。病原微生物污染來自城市生活污水、醫院污水、垃圾等等,是一種歷史最久的污染類型。潔凈的天然水一般含細菌的量很少,病原微生物的量更少,采用在城市自來水廠中常用的消毒方法后基本上能夠消除危害。病原微生物進到自來水中,大致有兩種情況:一是水源受病原體污染后,未經妥善處理和消毒即供居民飲用;二是處理后的飲用水重新被病原體污染,例如自來水管網漏水,有時自來水管道供水不正常,管子里面的壓力反而低于外面,這時,外面帶病原體的臟水就會流入管道里面,導致飲用水污染。病原微生物污染可以導致極為嚴重的后果,歐洲19世紀一些大城市的污水污染了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多次霍亂暴發和蔓延。1955年11月至1956年1月間,印度新德里由于水源地受到生活污水的污染,曾引起甲型肝炎的大規模流行,在170萬人中,僅黃疸病例就達3萬多人。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調查。第三世界國家中,因飲用水水質不良引起的各種傳染病,每年高達6億人次,死亡人數每天以萬計。
其次,需氧有機物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質、油脂、木質等對水的污染,這類污染主要來源于城市廢水和工業廢水,這是我國水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需氧有機物在水中微生物等作用下易分解,稱為降解。需氧有機物在降解過程中要消耗水中的氧氣,這就是需氧有機物名稱的由來。需氧有機物可造成水中的氧氣減少,嚴重時不但魚類不能生存,還能使水發黑發臭。需氧有機物所含的化學成分不但具有毒性,還有致癌、致畸的作用。
另外,來自地球表面和工業廢水中的重金屬也會污染水,危害較大的有汞、鎘、鉻、鉛、砷等,它們都有毒性,直接影響人體健康。
還有一種富營養化污染,這種污染通常發生在湖泊里。湖泊在接納了大量的氮、磷、有機碳等營養物質以后,碰到合適的氣象和水文條件,會使水中的藻類和浮游生物急劇增殖。
平時我們喝的水是經過自來水廠消毒、過濾處理過的,但是如果水源地的水中含有有害元素,水廠絕不可能把它們全部清除干凈。不過,只要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堅持飲水衛生,一般是不會引起危害的。
一些發達國家的自來水是可以直接飲用的。水燒開了再涼了喝,對他們來說,這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不過,完全依靠深度處理絕對是一種花錢的辦法,就是在發達國家,首要的還是要保護好飲用水源地,必須截斷排入水源地的污染源。例如,北京的密云水庫是北京的飲用水源地,北京市對流入密云水庫的河流的污染源,進行嚴格控制,把污水引入污水處理廠。并且嚴格控制旅游與水產養殖業,以保證飲用水源地的水質。當然,要讓大家喝上清潔、安全的水,還需要全社會的力量,搞好水源地的環境保護和綠化,大家一起來愛護水源,保護好飲用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