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飛英 黃逸梅
喜愛京劇的讀者都知道《一捧雪》這個戲。清初李玉的《一捧雪》取材于明代著名書畫家范允臨的《一捧雪傳奇》,寫的是奸相嚴嵩策劃奪取太仆寺卿莫懷古家珍藏祖傳稀世之寶白玉杯,造成謀害莫氏全家的冤案。據考《一捧雪傳奇》是有生活原型的。
據史料記載:《一捧雪》素材來自太倉王忬收藏《清明上河圖》招來了殺身之禍的奇案,并由此引出古典名著《金瓶梅》的問世。
《清明上河圖》是北宋宣和翰林、著名畫家張擇端的傳世神品,有“國寶”之譽。此畫原由明代吏部尚書李東陽收藏,后幾經輾轉,落到蘄州鹽運判官顧瓊之手,其女兒柔玉拜月亭私會,將《清明上河圖》贈給薊遼總督、右僉都御史王忬之子、表兄王世貞(號鳳洲)作為定情信物,因而此圖落到王忬家。當時奸相嚴嵩及其子世蕃,勢焰薰天,“以諸珍寶盈溢,遂及書畫古董古玩之雅事”,搜盡天下古玩;后來打聽到王忬家藏有《清朝上河圖》畫卷,便派人去王家強索。王忬當時鎮守薊遼,不敢抗拒,但又不愿割愛,就密囑蘇州畫壇高手黃彪摹真本以獻。獻畫時世蕃令湯勤辨畫真偽。湯勤凝視良久,斷定此畫是贗品,世蕃大怒,即派人至王家搜畫,這時正逢王忬方總督薊遼,嚴嵩遂指使刑部右侍郎鄢懋卿、御史王漸、方輅密謀劾奏王忬“御邊無術,私通賊寇,按兵不舉,引狼入室”的莫須有罪名而被殺害,構成震驚朝野的千古奇冤。
王世貞見父飲此奇冤,悲憤棄官而去,他巾衣便服,腰懸佩劍,尋機復仇,無奈嚴嵩父子權高勢重,朝中忠良連連彈劾,皆招禍身亡,俠義之士屢屢行刺,反遭暗害,鳳洲一介書生,眼看報仇無望。“一日偶遇世蕃,世蕃問:‘坊間有好看小說否?答曰:‘有。又問:‘何名?倉卒之間,鳳洲見金瓶中供梅,遂以‘天下最奇、最淫,盡述閨房趣事《金瓶梅》答之。‘但字跡漫滅,容抄正送覽。這原本是世貞誑語,不甚在意。后見世蕃急切求之,驀地腦中閃過一念頭,此賊性極貪淫,何不投其所好,著此書將其父子持奸弄權、陷害忠良、禍國殃民的丑惡嘴臉及腐敗昏暗世道,淋漓盡致搬演書中,盡教天下人知曉,以吐胸中積憤。”于是,世貞閉門構思,以《水滸傳》西門慶故事為藍本,“緣世蕃居西門,乳名慶”,以武松殺嫂為引子,衍化展開,把西門慶這個集官僚、惡霸、巨賈萬惡為一體的典型人物,“敘其家事,演其淫態,以盡述其惡!”并“偵得世蕃讀書時,必以指染沫,翻其書頁,印刷之時,暗以毒汁濡墨,邊寫邊印,使其揭書之際,毒汁入口,日久必將毒發而死。故托名為蘭陵笑笑生著。”“書成,使人持書叫賣于市日:‘天下第一奇書。世蕃聞之,即索觀,正是《金瓶梅詞話》。觀之大悅,把玩不置。”相傳“世蕃最喜歡修腳,鳳洲重賂修工,乘世蕃專心閱書,故意微傷其腳趾,陰搽爛藥,后漸潰腐,不能入直。獨其父嵩在閣,年衰遲鈍,恩寵日衰,后御史鄒應龍等乘機劾奏,以至于敗。”王忬之奇冤才得到昭雪,從此《金瓶梅詞話》傳揚出去,世人皆奉為奇書。時人有詩為證:“長劍不識人間恨,翻卻水滸著奇書;潑墨盡演興亡事,毫端血淚淌千古。”
這就是《金瓶梅詞話》問世的由來一說。
(責任編輯/楊劍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