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小林
埃塞俄比亞位于非洲東北部紅海的南端。蘇伊士運河通航后,它的戰略地位突然顯得重要起來。英國、法國、意大利都想控制埃塞俄比亞,把它變成自己的殖民地。
1889年,麥納利克國王統一了埃塞俄比亞。意大利看到麥納利克急需外援,以鞏固自己的統治,便主動向麥納利克表示友好,最后雙方簽訂了《烏查里條約》。
《烏查里條約》的第十七條規定:“埃塞俄比亞萬王之陛下在其與其他列強或政府所發生的一切交涉中,可以借助于意大利國王陛下的政府。”然而,在條約的意大利文本中,上述條款中的“可以”兩字卻寫成了“必須”。
埃塞俄比亞人當時滿心歡喜,竟然沒有注意到兩個文本中的差別,痛痛快快地簽了字。
誰知就在第二年,意大利向各國宣布:“埃塞俄比亞是意大利的被保護國”。
埃塞俄比亞人驚愕不已,這才發覺上了意大利人的當。這一詞之差,關系著一個國家獨立主權的大問題:如果是“可以”,那么決定權就在埃塞俄比亞國王的手里。當埃塞俄比亞與外國發生糾紛時,他們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決定是否請求意大利政府幫助;“必須”則是一定要的意思。埃塞俄比亞不管與哪個國家發生沖突,“一定要”借助于意大利政府,否則,就是違約。這樣一來。就等于宣布埃塞俄比亞是意大利的被保護國和殖民地。
一詞之差,關系重大。麥納利克國王知道自己被愚弄了,勃然大怒,宣布立即廢除《烏查里條約》。
意大利政府以“廢約”為借口,出兵埃塞俄比亞,于是就爆發了長達七年的戰爭。直到1896年,這場戰爭以埃塞俄比亞取得勝利而結束。意大利政府無可奈何,才被迫重新簽訂條約,承認了埃塞俄比亞的獨立。
(責任編輯/孫開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