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鳳山
我是一名退休干部,今年62歲。幾十年來,我一直是一邊工作,一邊讀書,一邊做著“故事大王”的夢。
我的父親郭萬富只念過二年書,可他的藏書卻不少,又善于講故事。我的童年和少年就是在書和故事中泡大的。那些數也數不清的故事,把我的心田滋潤得濕漉漉的。
1957年。我初中畢業。考上了哈爾濱航空技校。可是,由于家庭人口多,生活困難,只好放棄升學的機會。在大三家子鄉當了掃盲教師。一天工作完了,我就坐在老鄉家的炕頭上,央人講故事。幾年的時間過去了,我腦子里的故事裝得滿滿的。我想把聽到的故事寫出來,讓更多的人從中受到教益。
我整理的第一篇民間故事是《聰明的李大嫂》。整理后,我把稿件投入到綠色的信箱,左等右盼,三個月過去了,音信皆無。在假日里,我就拿著原稿,跑到城里,去向編輯老師請教,他們看了我的稿子后,笑著說:“這篇文章的素材挺好,可里邊有很多地方沒有寫好。你還得從讀書開始,提高創作水平。”接著編輯老師又指出了標點、語法、邏輯和技巧上的毛病,使我大開眼界。從此,我就把注意力轉移到讀書上。我到新華書店。先后購置了《修辭初步》、《漫談創作》、《民間文學基礎知識》、《民間文學概論》、《石門開》、《中國神話傳說》等一千多冊圖書,寫讀書筆記二十余萬字。我又第二次整理《聰明的李大嫂》的故事,郵出不久,發表在《吉林民間故事》上,并獲得了建國三十周年民間文學征文三等獎。
我的家鄉舊屬新城府,有一位知府名叫金勇,民間流傳著許多他的神奇的傳說。為了搜集這些傳說。我利用公出和假日,跑遍了扶余縣,黑龍江省的雙城,遼寧的大連、海城、阜新,還專程去了一次金知府的老家浙江紹興。訪問了上百人,用了五年時間,搜集整理成五萬多字的《金知府的故事》出版。因此,我參加了吉林省文學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會,省民間藝術家協會,吸收我為會員。
三十多年來,我利用業余時間,行程十萬余里,走訪過四千多人次,搜集整理出版了近五十萬字的故事作品。
1982年,我榮獲吉林省業余文藝創作積極分子稱號,幾十年的努力奮斗,終于圓了我的“民間故事大王”之夢。
(責任編輯/呂昭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