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務念
在生產力極端低下的私有制社會里。人們的認識水平低下,鬼神觀念在頭腦中占據支配地位。每當疾病流行的時候,人們總是把生病的原因歸之為鬼神的作孽。也就是在這種情形下,人們為了消災免禳,采取了可笑的防疫措施。一種人戰戰兢兢地抬著大批牛、羊等祭品,俯首貼耳地拜倒在空幻的神靈腳下,祈求上蒼和鬼神的寬赦。另一種人則表現出了其不畏強暴、敢于斗爭的反抗精神,他們采取了罵鬼(念咒語)、驅鬼(符篆)、打鬼、捉鬼等方式,與鬼進行堅決的斗爭。有史書記載,大約二千多年前的年關歲首,全國上下到處都要舉行一種大規模驅鬼逐疫儀式,稱之為“大儺”。在舉行大儺儀式時,先組成一支龐大的打鬼隊伍,領舞者叫“方相”。他們衣著古怪,頭戴面具,面具上四只金光閃閃的眼睛,非常威猛可怕,身穿玄黑色上衣,下系朱紅色圍裙,手掌上蒙著熊皮。方相率領著十二神將一手執長矛,一手揚盾牌,如戰場上撕殺一般。四方沖擊,吶喊聲驚天動地。當時人們認為神是能吃一切妖魔鬼怪的救星。在逐儺的行列中,人們還選擇120名10-12歲的孩子跟著吶喊和歌唱,以壯聲威。這項儀式至今仍在少數地方的過年前后舉行。
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人們對自然界的認識有了提高,更趨于科學性,因此,防疫的措施也有了改進。在長時期與自然界斗爭的過程中,人們總結出了豐富的防疫經驗,提出了許多確實可行的防疫措施與方法,有些至今還流行。在周朝的時候。人們就用含有碳酸鈣和磷酸鈣的牡蠣及草木灰來防疫殺蟲。《月令輯要》一書記載:“北人二月二日,皆以灰圍室,云避蟲蟻,又以灰圍倉,云避鼠也。”而蟲蟻、鼠是一些傳染病的傳染源。傳染病給人類帶來的極大危害,亦引起政府部門的重視。在公元前3世紀,秦朝政府就制定了指定醫生檢查麻風病人的專門法律。15世紀以后,天花在我國廣泛流行,甚至蔓延到深宮禁諱,據記載順治皇帝即是患天花死去的,康熙幼年時為了避免感染,由保姆護視于紫禁城外,不敢進宮看望他的父皇。清朝統治者為了預防皇室感染天花,特設“查痘章京”官職,指令他四出檢查。如發現天花患者,即強令患者遷往四五十里外的地方去住。17世紀中葉。清嘉慶年問,規定凡有海船回國者,必先遣人查看,若發現有患者,須待痘瘡平復后方準進港。
除了對傳染病患者施以隔離措施以外,還對患者進行消毒。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指出:“天行疫瘟,取初病人衣服,于甑上蒸過,則一家不染。”元滑壽《麻診全書》主張在麻診流行期間,預服消毒保嬰丸(丹)、代天宣化丸等來防患于未然。
每年五月初五端午節的除毒活動,可算是流行最為久遠且最被人廣為紀念的一項活動了。在端午節那天,人們除了吃粽子劃龍舟以紀念屈原之外,還找來多種草藥煮成湯用來洗澡。據說可以去毒瘡癬疥等皮膚病。家家門上掛昌蒲劍,灑雄黃酒,焚蒼柏,薰艾葉,吃大蒜,喝雄黃酒,在小孩衣袋上掛香袋等等。現今醫學知識證明,這些中草藥確實具有一定的殺菌消毒作用。
(責任編輯/韓春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