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 戈
清代,官場腐敗,賭博成風,即便在天子眼皮之下的京城仍然賭風甚熾,京師九城幾乎處處都有賭坊(賭場)。一些官宦士紳、貴族子弟、在京外官往往通宵達旦,聚眾設賭,賭資之巨,令人咋舌。在這種情況下,京城賭棍便應運而生。他們大多是些光棍、無賴或痞子,研究賭術,混跡賭坊,??抠€博吃飯,這些人無法無天,連官府也奈他無何。同治、光緒年間。北京城便出了位“鼎鼎有名”的賭棍姚四寶。
姚四寶,本名敦布(字賦彤),安徽人氏,伯昂總督的侄子,曾任湖南巴陵知縣,被革職后,無以為生,便仗著賭技“高超”靠賭為生,混跡京城,成為一名地地道道的賭棍。此人賭技確實高超,每賭必贏,戰無不勝。一進賭坊,賭徒們必定歡呼雀躍,爭先恐后按他的賭向放心去投注,定能取勝。為此,賭坊老板大吃其虧,十分難堪,只得私下找上賭棍,愿意每天白送銀兩,求他別下注參賭,免得砸了自己的飯碗。姚四寶何樂而不為,不消勞作,坐享其成,每月白得千金,揮霍享用,出手自然大方瀟灑,京中雛伶名妓,竟都慕“錢”而來,心甘情愿地拜他為干爹呢!
一天,姚四寶在某官宅閑賭,剛過幾局,忽涌進一批大班,二話沒說將他們全部拘捕,徑直帶往九門提督衙門。眾賭徒進去后也不多說,十分識相知趣,都自覺主動地把現銀奉送大班或是當面寫字畫押交給大班,如此忙了一陣之后,還坐上方桌美美地吃了一頓大班們早已準備的“美味佳肴”,然后便拍拍屁股,提著燈籠,若無其事,揚長而去。這是怎么回事呢?
原來,北京城中的步軍統領,俗稱九門提督。掌管京師防守、稽察、緝捕盜賊、捉拿賭博等事務。由于各處賭坊老板都善于“通關節”,每年都按規矩給九門提督“納貢”、“獻壽”,所以皆安然無事,“照常營業”,而偶而捉一捉賭那也只是走走過場罷了。有時捉賭是官吏們“賺錢”的一條途徑。一些貴族子弟或在京外做官的富有者,要是在宅中聚賭,那時宅中如有“間諜”通風報信,告知衙門。提督衙門的大班聞風而動,悄悄圍住前后門,等到夜半,一擁而入,統統拘捕,無一能逃。
接著,大班們便把眾賭徒全部帶往督署,鎖在班房之中,聲言明早候堂官到署時再加嚴訊究辦。這時被捉的這些“富裕賭徒”,連忙說好話求情,口口聲聲答應行賄,盈千累萬,數額驚人,并且各自當面書條畫押,送到大班手中。如此這般,識相的賭徒每每破財消災,大班們常常飽了私囊也心安理得。有意思的是,大班們似乎為了答謝這伙送財上門的賭徒,還盛宴招待他們呢!飲畢,各自散去,這時天還未大亮呢!久而久之,賭徒與大班之間就有了這種微妙的默契與合作。
而姚四寶自然知道這種心照不宣的慣例,也知道這是大班們在乘機敲詐,中飽私囊,因此心中憤憤不平。他眉頭一皺,計上心來,看到眾賭徒行賄后在招待宴上大吃大喝,便一聲不吭,假裝吃足喝飽,倒臥席上,一會還鼾聲大作呢!大班們目標并不在姚四寶,而是要敲敲那些貴人的竹杠。這時看到還有個賭徒躺著,便有位大班過來拍拍他的肩頭叫道:“醒醒,可以走了!”姚四寶微睜雙眼反問道:“哪兒去呢?”大班道:“他們都走了,你也可以走了!”姚四寶有恃無恐,理直氣壯地說:“你逮我之時,不是說明天候堂官訊辦嗎?現在怎么又要放我了呢?我就是要等明天過堂訊辦,還要將今夜你們所收賄賂詳細在堂上招供出來呢!”大班笑著說:“你別開玩笑了!”
姚四寶認真地說:“我才不開玩笑,公事公辦,理當如此!”眾大班聞言臉色陡變,力加恐嚇。姚四寶并不畏懼,針鋒相對,大聲嚷道:“哼!你們沒聽過姚四寶的大名嗎?鼠子敢這樣,那你就等著瞧吧?我等官長一到就喊冤枉!”姚四寶乘機提出分肥,眾大班迫不得已,分了千金與他,才算完事。
姚四寶帶著千金欣然出衙,碰上賭徒得意地說:“你們被大班吃了,我卻偏要吃大班!”從此京師無人不知有個賭棍姓姚名四寶。
(責任編輯韓春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