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希賢
1986年,諾貝爾獎獲得者杜柏克撰文指出:人類的DNA序列是人類的真諦,這個世界上發生的一切事情都與這一序列息息相關,包括癌癥在內的人類疾病的發生都與基因直接或間接有關。
杜柏克“拋磚引玉”,一石激起千層浪。1990年,美國國會正式批準了總耗資30億美元,計劃15年完成的“人類基因組計劃”,其規模可與著名的曼哈頓原子彈計劃和阿波羅登月計劃相提并論。這是一個十分誘人和宏偉的科學計劃,除美國外,英、法、德、俄、日本、加拿大、意大利、丹麥、中國等眾多國家都被吸引過來,他們或參與這個計劃的國際合作,或開展本國的人類基因組計劃。
我國科學家基于后者立場,1996年歲尾,在北京召開的第67次香山科學會議上,研究討論的主題便是“人類基因組計劃與21世紀醫學發展戰略”。
每個成人都由一個受精卵發育而來,人的全部遺傳信息存于受精細胞核內染色體的DNA中。人的遺傳基因約10萬個,每個遺傳基因是由A、T、G、C四種核苷酸,按次序排列在兩條互補的組成螺旋的DNA長鏈上,核苷酸總數達30億左右。DNA猶如存儲生命之歌的磁帶、密碼。科學家們研究統計,目前人類的單基因遺傳病和遺傳性狀已達六千多種;另外還有眾多的多基因遺傳病,如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癌腫等等;以及至少三千多種不同的染色體異常而引起的疾病尚待研究。如果誰捷足先登揭開了某一種疾病的“基因密碼”,那其科學價值、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將是巨大的。但首先一點,必需取得第一手的、某種人類疾病的“基因資源”。
由于涉及巨大的經濟利益,這個計劃一開始,在科研領域里充滿了激烈的競爭,因為某種疾病,某種基因只有一套,可以說是“無價之寶”的有限資源,一旦揭開之“密碼”,用以投入生物制藥廠的投資是有限的,而以后的財源便會滾滾而來。它必將導致一場跨世紀的戰爭——“基因資源搶奪戰”。下面請看有關專家報道的一些數字和鏡頭:
僅1991年到1992年,美國投資者給生物技術業傾注了80億美元的資本;近幾年已有1000多家這樣的公司注冊并籌集了近200億美元資金。其股票都一路上漲。
一些西方的基因公司及其醫藥業合作者,爭先恐后地以各種名義到一些第三世界國家,獵尋那些遠離現代社會的土著、人,他們渴望的不再是黃金、寶石,而且要從他們身上抽取一點血液樣品,獲得寶貴的人體特異基因。
1993年,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科研人員,在南大西洋的三個火山島國上,采取了272個居民的1200份血樣。而這些與世隔絕又近親繁殖的人群,為鑒定哮喘患病基因提供了理想的材料。1994年,他們又在我國的南天島,從四代患哮喘病家庭中的150人身上抽取了血樣。
1993年,美國的西奎納公司曾在亞利桑那印第安人高肥胖癥及糖尿病人群中尋找肥胖基因。日本研究人員曾分析了智利沿海歐利切人的DNA樣品。
第三世界科學界曾針對基因被掠奪的現象,發出怒吼:“你們曾搶走了我們的寶石和黃金,現在還要搶走我們的基因!”同樣,我國基因流失現象也不容樂觀。有一些國家以合作為名,認為中國可以提供數以億計的基因組DNA標本,中國還可以提供廉價的研究和分離新基因的場所。
出席香山科學會議的科學家說,中國人口最多,民族最多,病種也最多,同樣是令人矚目的“基因大國”,保護我國的基因資源,不僅是每個科學家應盡的責任,也是全民族的責任。為了讓廣大民眾都懂得“基因知識”和其資源的重要性,科技人員和科普工作者們有責任和義務做好普及宣傳工作,以便使更多的人們了解它、保護它。讓我國人類基因組的科學家們,自己來揭開生老病死的“基因之謎”,并制造出挽救生命的新一代“生物藥物”。
(責任編輯/韓春萌)